《元曲三百首》以近人隋樹森編《全元散曲》為底本,參校以《陽春白雪》、《太平樂府》、《樂府新聲》、《樂府群珠》等元、明刊本,擇善而從,不另出校記。從總體來看,元曲小令文體的規(guī)范性不及宋人詞,但若從表情達意看,元曲因其形式體制的不拘一格,其題材及風格表現(xiàn)方面也可能容納多樣性的豐富性。與任訥、盧前《元曲三百首》相同,本選也偏重于名愛名作,但從入選曲家、曲作看,任、盧二位的選本在取舍時偶有輕重失當之嫌。本選在考慮入選曲家及曲作時,力求兼顧元曲創(chuàng)作的歷史實際,在選自方面有重大調整,基本上是重起爐灶。自任訥、盧前《元曲三百首》面世后,近半個世紀以來,坊間先后涌現(xiàn)多種以任、盧選為本的譯注本和評注本,這些譯注本和評注本為一般讀者了解元曲作了很大貢獻。從總體來看,這些譯注本和評注本對作品的導讀、賞析,主要圍繞作品的主旨、風格或辭義的疏解而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