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法評論(第24卷)》是2009年出版的第一卷,本卷秉持追求學術前沿與推進刑事法治的編輯宗旨,努力開拓刑事法理論的疆域,尤其是推動我國刑事法知識的轉型,從而為刑事法治建設作出一份學術貢獻。本卷的“理論前沿”發(fā)表了兩篇論文。張誠的《民國時期刑法主客觀主義之爭》一文,是民國刑法學史的一種探索。民國時期的這段刑法學歷史,正如作者所言,是一段被遺忘了的歷史。今天我們重新進入這段歷史,還是頗有感慨的。張誠以“刑法主客觀主義”這樣一個問題切入,為我們展示了民國刑法學理論的一個側面。刑法主客觀主義是我國刑法學至今仍然在爭論的一個問題,只不過在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名義下掩蓋了刑法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之間的重大分歧,當然也與刑法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的相互接近與融合有關。無論如何,刑法主客觀主義之爭,在我國當下仍然具有現(xiàn)實意義,因而對民國這段歷史的重溫,必將對我們對刑法主客觀主義的思考有所啟迪。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張誠的碩士論文,其搜集資料與提煉問題顯然是費了功夫,因而是一篇優(yōu)秀的碩士論文,其導師周光權教授將本文推薦給我,十分感謝。孫光寧的《“合理懷疑”的接受:辛普森案中的法律論證》一文,是對刑事訴訟法中法律論證方法論的一種探討,作者以“排階合理懷疑”之“合理性”為線索,結合辛普森案做了細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