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第一章 緒論
一、概述
二、判詞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一)判詞的名稱及其產生
(二)判詞語體的內涵
三、判詞的分類和語體論
(一)判詞的類別
(二)判詞語體論
四、當前判詞語言、語體研究概況
(一)基于言語風格理論的判詞語言研究
(二)基于文體、語體流變理論的語體研究
(三)基于法制史理論的判詞語言研究
(四)其他與判詞語言相關的論述
五、判詞語言研究中的論爭問題
(一)關于花判
(二)關于判詞與判例
六、本書內容要點及研究方法
(一)內容要點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先秦——判詞語體的初創(chuàng)時期
一、概述
(一)社會與法文化概況
(二)語言發(fā)展概況
二、判詞語體特點
(一)西周判詞語體風格特點
(二)東周判詞語體風格特點
(三)東周與西周判詞語體比較
三、三代時期立法語體之概貌
(一)萌芽時期
(二)初級生長期
四、秦朝法律語言概說
(一)《語書》語體概說
(二)秦朝立法語體的特點
第三章 兩漢——判詞語體的過渡時期
一、兩漢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生成時期
(一)西漢是中國傳統(tǒng)法文化的生發(fā)期.
(二)我國的語言學研究始于漢代
(三)漢代判詞的司法地位
二、漢代判詞語體特征
(一)鮮明的禮法色彩
(二)鮮明的文學色彩
三、漢代立法語體特色
(一)兩漢法律形式主要有四種
(二)《二年律令》語體特征
第四章 唐代——判詞語體的發(fā)展時期
一、概述
(一)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
(二)以古籍注釋為標志的語言研究
二、駢判簡述
三、唐駢判的語體風格特色
(一)典雅精巧
(二)凝重精煉
四、專書語體簡論
(一)白居易《甲乙判》的語體特色
(二)白居易判詞中法律文化精神的現代價值
(三)張騖《龍筋鳳髓判》語言風格特色
(四)《文明判集殘卷》語體風格
(五)《文明判集殘卷》與其他唐判之比較
(六)《文苑英華》判詞的體武特色
(七)“張、白、王”三大家用典比較
五、唐代立法語言特點
(一)《唐律疏議》的體例
(二)《唐律疏議》的語言特點
第五章 宋代——判詞語體發(fā)展時期
一、概述
(一)高度發(fā)達的文化是駢判散化的社會原因
(二)創(chuàng)新的語言學研究成果為駢判散體化提供了物質基礎
(三)全面發(fā)展的法律文化為駢判散體化注入了別樣的血液
二、宋判的語體特色
(一)宋判概述
(二)語體風格
(三)《清明集》首語的“議論”形式
(四)花判
三、《清明集》法文化精神特征
(一)封建倫理道德作為折獄斷案的依據
(二)在嚴格依法斷獄時,禮法文化并未受到重創(chuàng)
(三)法律的規(guī)定是處理家族財產糾紛案件的一個支配性因素
(四)看重證據的作用
(五)有力地懲治地方黑惡勢力
(六)讀書人犯罪可減刑
第六章 明代——判詞語體臻于成熟時期
第七章 清代——判詞語體發(fā)展的最高峰
第八章 結束語與法律語言的法律文化研究方法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