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學習漢語,走進中國”成為越來越多外國人的明智選擇。近年來,學習漢語人數(shù)激增與對外漢語教師緊缺的矛盾日益尖銳,缺少合格的漢語教師已經成為制約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進一步發(fā)展的瓶頸之一。大量新教師走上了對外漢語教學的崗位。為了提高對外漢語教師的培訓效果,使他們能較快勝任對外漢語課堂教學工作,我們參照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國家漢辦”)頒布的有關對外漢語教學、師資培訓等標準,編寫了這本《對外漢語教學示范教案》。本書提供的29個示范教案,覆蓋了中國國內對外漢語教學單位開設的所有語言技能課程和主要文化課程。我們認為,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示范教案”,本書有以下特點:一、符合教育原理古今中外教育學流派異彩紛呈,但是教育學原理大都集中體現(xiàn)為啟發(fā)式和針對性。本書的“符合教育原理”,具體指符合啟發(fā)式教育和針對性教育原理。我們認為,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啟發(fā)性主要體現(xiàn)為通過準確清楚地講解精當例句,啟發(fā)留學生領悟漢語語言特點、詞語使用條件等語言規(guī)律。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主要體現(xiàn)為講解內容貼近留學生生活,練習題型突出課型特點。寫教案是教師的一項常規(guī)工作,教育學關于教案寫作也有一定的規(guī)矩。本書嚴格按照教育學關于教案寫作的規(guī)矩來撰寫每一篇教案,希望能起到示范作用。二、突出課型特點國內大學的對外漢語教學模式一般為將語言能力分解為聽、說、讀、寫四項分技能,根據(jù)漢語水平將留學生分為若干等級的教學班,開設“漢語聽力課”“漢語會話課”“漢語精讀課”“漢語寫作課”等分技能訓練課。因此,聽力課、會話課、讀寫課、閱讀課、寫作課是正規(guī)教學單位的主要課程。有的學校還會開設一些文化知識課,諸如“中國歷史文化”“中國風俗”“中國社會概況”等。為了提高漢語能力訓練效果,突出各技能課型的特點是非常重要的。“漢語精讀課”是分技能課程中的主干課,又叫核心課程。該課程承擔重點詞語、語法項目以及語言知識的講解任務?!皾h語聽力課”承擔聆聽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任務。“漢語會話課”承擔口語會話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任務。“漢語寫作課”承擔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任務?!皾h語閱讀課”承擔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任務。其他課程也都有課型本身的特殊性和訓練的側重點。因此,本書的每一篇教案我們都努力做到突出課型特點,這一點明顯地反映在教案“新課導入”“教學步驟”“練習設計”“教學反思”等環(huán)節(jié)上。三、注重示范作用具有交叉學科特點的對外漢語教學有其自身的教學規(guī)律。對于非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出身、需要接受培訓的教師來說,了解和掌握對外漢語教學規(guī)律尤其重要。因此,本書特別注重教案的示范作用。當然,有人說,教無定法,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應該銜接得天衣無縫,不會按照教案的設計按部就班。但是,對于初次登上講臺授課的新教師來說,學習具有示范作用的教案還是很有必要的。先學會“按部就班”,日后才有可能達到“天衣無縫”,這也許才是優(yōu)秀教師的成長規(guī)律。四、強化操作程序作為示范教案,本書有意識地強化操作程序,尤其是每篇教案的“教學過程”描寫得非常具體,甚至連怎么提問、提什么問題、怎么寫板書、先寫什么、后寫什么都列了出來。我們希望本書能成為一本“看了有用,用了見效”的課堂教學指導用書。本書提供的29篇教案,雖然涉及l(fā)4種不同課型,但是編寫體例是相同的。我們認為,每篇教案中的“教學反思”凝聚著撰寫者獨到的教學心得、教學創(chuàng)新和教學總結,是本書的精華所在,希望使用者認真閱讀體會。另外,每篇教案的后附教材大多為本教案撰寫者所編寫,因此參考本教案時最好與后附教材配合著使用。如果使用別的教材,只要對教案中的某些具體部分作相應調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