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從事文化人類學的田野調查,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最早的田野調查研究專著名為《一個充滿爭議的文化生態(tài)體系——云南刀耕火種研究》,該書于l991年作為“中國民族文化專題研究叢書”之一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國內外許多學者與我相識,并長期保持交流關系,便是通過此書開始的。十多年過去了,書店里早已見不到此書的蹤影,可是還常有認識和不認識的人前來聯系購書。最近,云南教育出版社又委托我主編“田野中國”叢書。作為主編和作者之一,我想將此書再次奉獻給讀者,這是基于以下幾點考慮:首先,直到今天,此書仍然是我從事田野研究的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次,從其寫作方法來看,比較符合“田野中國”這套叢書的要求,即可讀性較強一些;再次,新版本增加了從20世紀50年代到現在的300余幅田野圖片,不僅大大豐富了書的內容,翔實而形象地表現了云南刀耕火種由盛轉衰的過程,生動地反映了山民們的生態(tài)和生活,而且在研究方法上做了新的探索,即以影視手段去展現時下倍受學界關注的“生態(tài)史”、“環(huán)境史”的研究主題,因此,這樣的田野作品就顯得特別有意義了?!对颇仙降孛褡逦幕鷳B(tài)的變遷》的田野調查對象,是云南西南部山地民族的刀耕火種。20世紀70~80年代,由于工業(yè)社會快速發(fā)展所導致的資源枯竭、環(huán)境污染等惡果的凸現,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成為全球最受矚目的問題之一。在這樣的背景下,與熱帶、亞熱帶森林關系密切的刀耕火種農業(yè),自然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成為了不同學科眾多學者研究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