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財政、金融財政稅收基層財政與農民增收關聯研究

基層財政與農民增收關聯研究

基層財政與農民增收關聯研究

定 價:¥16.00

作 者: 姚林香,李安澤 等著
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財政稅收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5883680 出版時間: 2009-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 228 字數:  

內容簡介

  農業(yè)經濟發(fā)展落后、農村社會發(fā)展遲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三農”問題是當前我國最大的經濟、社會、政治問題。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xù)下發(fā)了有關“農民增收”、“農業(yè)發(fā)展”和“農村建設”的涉農“一號文件”,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農民增收又是農業(yè)和農村經濟發(fā)展的根本出發(fā)點,是“三農”問題的核心。增加農民收入對于正確處理地方政府和農民的關系,維護農村社會安定乃至全國社會穩(wěn)定,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和國民經濟的持續(xù)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正處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理論分析和實踐經驗均表明,轉型時期的政府比市場機制較完善的政府承擔著更多的責任。財政政策是政府發(fā)揮作用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在促進農民增收過程中擔負著重要使命?;谶@樣的認識,本書以農村公共品供給理論為基礎,從我國基層財政和農民收入的現狀分析入手,論證了基層財政與農民增收的關聯性,在此基礎上,借鑒國外經驗,從基層財政的角度來探索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提出了促進農民增收的基層財政政策及相應的政策支持體系。具體來說,本書的研究內容分為以下七部分:第一部分,公平與效率:“三農”與農民增收的經濟學本質解析。本部分闡述了我國“三農”的實質是我國特殊國情所強化的二元經濟結構問題,“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增收,解決了農民增收問題,就相繼解決了農業(yè)和農村問題。從公平的角度來分析,農民與其他市場參與主體在參與市場起點處于不公平的地位,而在經濟活動過程中規(guī)則的不公平以及初次分配的不公平進一步損害了農民的利益,旨在實現社會公平的再分配也因制度的不完善加劇了這種不公平的狀況,使得農業(yè)、農村、農民的弱勢地位沒有改善反而進一步強化。從效率的角度來分析,由于生產和交換的帕累托最優(yōu)條件未能得到滿足,使得整體經濟效率低下,導致農業(yè)發(fā)展困難、農村發(fā)展落后、農民收入低下并進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第二部分,政府與市場:基層政權與財政職能定位。本部分闡述了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品理論、我國農村公共品的需求與供給,指出在促進農民增收中政府應發(fā)揮支持、保護、協(xié)調和引導作用,各級政府在公共財政的框架下應科學界定各自的職能,合理劃分事權、財權,并在農村經濟發(fā)展和農民收入增長中發(fā)揮各自的職能作用。第三部分,歷史與現實:基層財政與農民收入考察。本部分分析了我國基層財政的困境與成因,認為我國基層財政之所以日漸困頓、問題叢生,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經濟運行質量水平低,基層財力增長原動力不足;財政體制不合理,基層財權與事權不統(tǒng)一;財政轉移支付路徑不科學,財政公共服務化程度較低;收支矛盾日益凸顯,基層財政風險過大;基層行政成本過高,使基層財政成為“吃飯財政”。進而分析了我國農民收入的現狀,并從經濟質量和效益、支農政策、市場環(huán)境、體制和人口質量等方面探析了農民增收的梗阻。第四部分,收入與支出:基層財政與農民增收關聯實證分析。本部分以寧波、長沙和西安三地所屬區(qū)縣為樣本,采用1997—2006年的農業(yè)“五稅”收入和涉農支出占地方財政收入和支出的比重來分析基層財政與農業(yè)發(fā)展、農民增收的趨勢關系,并對其進行評述。分析結果表明:增加農業(yè)科研、農村教育和農業(yè)灌溉投資可以顯著增加農民收入,增加農民經營的土地面積和經營費用支出以及農產品價格的上升都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而從當前我國農村的現實來看,政府增加在基層財政涉農支出方面的投資是提高農民收入的最佳選擇。第五部分,政治與經濟:深化農村改革的路徑選擇。推進農村經濟快速發(fā)展,建立農民收入增長的長效機制,必須深化農村政治與經濟改革。一方面要推進農村基層政權改革,鞏固和發(fā)展村民自治制度。建議合并鄉(xiāng)鎮(zhèn),精簡機構;適當地減少政府行政級次,規(guī)范財權劃分。另一方面,要深化農村經濟改革,加快農村“三化”建設。建議增強農產品競爭力,走市場化道路;提高農業(yè)組織化程度,走產業(yè)化道路;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走城鎮(zhèn)化道路。 第六部分,比較與借鑒:國外解決農村問題的做法及啟示。本部分考察了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促進農村發(fā)展、增加農民收入的典型做法,并總結了一些有價值的成功經驗:長遠規(guī)劃與分步實施相結合;政府主導與農民主體相結合;發(fā)展產業(yè)與環(huán)境保護相結合;科技進步與精神提升相結合;加強保障與增加收入相結合。 第七部分,政策與建議:基層財政促進農民增收的若干思考。在上述理論闡述和現實分析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經驗,本部分提出了促進農民增收的基層財政政策及相應的政策支持體系。主要內容包括:完善分稅制財政體制,化解公共分配城鄉(xiāng)二元結構;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逐步實施統(tǒng)一城鄉(xiāng)稅制;增加農村公共品供給,營造農民增收的外部環(huán)境;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規(guī)范各種財政補貼行為;整合政府支農財力資源,探索增加農業(yè)支出的新機制;建立社會保障等相應的政策支持體系。

作者簡介

暫缺《基層財政與農民增收關聯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公平與效率:“三農”與農民增收的經濟學本質解析
第一節(jié) “三農”問題的實質與核心
第二節(jié) 從公平角度解析“三農”問題
第三節(jié) 從效率角度解析“三農”問題
第二章 政府與市場:基層政權與財政職能定位
第一節(jié) 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公共品理論及供求關系
第二節(jié) 促進農民增收的政府作用及其邊界
第三節(jié) 各級財政支農的職能定位
第三章 歷史與現實:基層財政與農民收入考察
第一節(jié) 我國基層財政的歷史考察與現實困境
第二節(jié) 我國農民收人的歷史考察與現實增收梗阻
第四章 收入與支出:基層財政與農民增收關聯實證分析
第一節(jié) 樣本地區(qū)基層財政涉農收支實證分析
第二節(jié) 樣本地區(qū)農民收支與構成實證分析
第三節(jié) 樣本地區(qū)基層財政與農民增收關聯分析——農民收入函數的視角
第四節(jié) 基層財政與農民增收關聯分析——基層財政涉農支出的視角
第五章 政治與經濟:深化農村改革的路徑選擇
第一節(jié) 政治改革:農村基層政權建設
第二節(jié) 經濟改革:產業(yè)化、市場化與城鎮(zhèn)化
第六章 比較與借鑒:國外解決農村問題的做法及啟示
第一節(jié) 美國的農村建設
第二節(jié) 日本的新農村建設
第三節(jié) 韓國的新村運動
第四節(jié) 國外解決農村問題的啟示
第七章 政策與建議:基層財政促進農民增收的若干思考
第一節(jié) 政策主線: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二節(jié) 政策方針:多予、少取、放活
第三節(jié) 我國農民增收模式的選擇
第四節(jié) 促進農民增收的基層財政政策選擇
第五節(jié) 相應的政策支持體系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