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我國的法制建設同樣取得了巨大成就。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成為國家的基本方略和全社會的共識,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水平不斷提高,公民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權利正在得到切實尊重和全面保障,促進經濟發(fā)展與社會和諧的法治環(huán)境不斷改善。但是,伴隨改革開放的持續(xù)推進而引發(fā)的重大利益格局調整和社會經濟關系的復雜化,無論是在不同法學門類的理論研究與制度實踐中,還是在國家憲法和各種法律的創(chuàng)制與實施中,依然面臨著法治理念的沖突、權利配置的失衡、法律適用的困惑和法律效果的偏差等諸多問題,亟待理論上的深入研究和實踐上的制度探索。為此,我們優(yōu)先選取企業(yè)法、物權法、知識產權法、合同法、勞動法、婚姻家庭法、金融法、民事訴訟法和損害賠償法等與主體權益保障和社會經濟發(fā)展緊密相關的九個法律領域,就其學術研究和法律適用中的疑難問題,作出重點整理與深入分析,并依據我國現行法律法規(guī)或根據法理提出解決方案,以期能為國家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和社會民眾提供一套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法律叢書。作為“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guī)劃項目·中國法律適用文庫之一,這套叢書呈現出以下鮮明特色:一是前沿性,即無論是叢書的整體選材,還是每冊疑難問題的抓取,均須以事關廣大主體的社會經濟發(fā)展利益的爭議焦點為基點,以免流于一般;二是時效性,即無論是法律依據的采用,還是解決方案的選定,均須以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為依據,以免不切實際;三是學理性,即無論是對于爭議焦點的分析與評價,還是對于解決方案的確定與論證,均須力求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免主觀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