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大陸逐漸掀起了學習國學的熱潮。不僅以國學為名的出版物大量涌現(xiàn),而且各地還陸續(xù)出現(xiàn)了針對各層次人群的國學學習班和國學講座。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純屬民間自發(fā)行動,知識群體中除少數(shù)參與者外,大多都在旁觀。進入21世紀后,國學熱不但沒有降溫,聲勢反而更加浩大。民間的國學熱潮波及到大學校園,國內部分高校成立或籌劃成立國學研究機構。山西大學文學院與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有很深的淵源,章太炎先生的兩大弟子號稱“南黃北李”的黃侃、李亮工兩位先生,都曾在此執(zhí)教。章太炎先生曾招過一期研究生,共七人,而七人中的兩人——柏逸蓀、姚奠中先生都曾在此執(zhí)教。特別是姚奠中先生,在此執(zhí)教達半個世紀之久,使得章太炎先生的學術血脈在此獲得承傳。這一傳統(tǒng)形成了山西大學文學院的辦學與研究特色。因此在國學熱興起的20世紀90年代末,我們即開始籌劃成立國學研究院。在我們的觀念中,國學是以小學為基礎,文史哲不分,它是一個知識系統(tǒng),也是一個價值系統(tǒng),又是一種研究方法與治學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