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物、關系學與國家:中國人際關系與主體性建構》力圖呈現在1980-1990年間,“關系”在中國社會是如何運作并將這一系列的實踐置于國家再分配經濟、初現端倪的市場經濟以及個人崇拜的背景當中去。筆者沿著古代關系學的譜系,追蹤到清代之前關系學的歷史成因,由此分析了現代關系學在掀起密集的人際網絡并阻止和切斷國家機器垂直運作中扮演的相似角色。關系、人情和面子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在中國文化中成長起來的人,無論置身何處,對此都心領神會。但是由于20世紀中國社會的特殊歷史情況。一種被命名為“關系學“的東西便由此誕生。關系學也由此演變出了其最為復雜縝密的形式,并成為無處不在的社會現象?!抖Y物、關系學與國家:中國人際關系與主體性建構》出版后獲美國民族志叢書獎(1997)。利茲城市人類學獎榮譽提名《1996),人類學著作維克多特納獎榮譽提名(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