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力學多孔介質非均勻流動顯色示蹤技術與模擬方法

多孔介質非均勻流動顯色示蹤技術與模擬方法

多孔介質非均勻流動顯色示蹤技術與模擬方法

定 價:¥52.00

作 者: 王康 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力學

ISBN: 9787030250223 出版時間: 2009-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2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多孔介質非均勻流動顯色示蹤技術與模擬方法》為作者所主持和主要參加的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項目研究成果的系統(tǒng)的總結和提升?!抖嗫捉橘|非均勻流動顯色示蹤技術與模擬方法》共6章,第1章系統(tǒng)地總結和回顧了國內外多孔介質中流動示蹤技術和非均勻流動模擬方法,并對顯色技術相關理論和非均勻流動問題進行了概述;第2章分別采用基本分形、不完全分形和連續(xù)分形理論描述了多孔介質(土壤)的孔隙結構及水動力參數(shù)(水分特征曲線、非飽和水力傳導度、擴散系數(shù)等);第3章論述了多孔介質中非均勻流動顯(染)色示蹤理論與技術、示蹤方法、數(shù)據(jù)提取及分析方法,通過多組現(xiàn)場(In-situ)試驗資料分析了多孔介質中非均勻流動特性;第4章根據(jù)信息熵理論、多重分形理論、聚類分析方法及環(huán)狀直方圖分析方法調查了多孔介質中非均勻流動模式;第5章分別采用連續(xù)性方法(基于Richards方程和對流彌散方程)和離散方法(隨機層疊模型、彌散限制聚合模型等)模擬非均勻流動,并分析了各種方法的適用性和效果;第6章在活動性流場模型本構關系分析的基礎上,從模型基本理論、參數(shù)確定方法及模型模擬非均勻流動宏觀特性等方面系統(tǒng)地分析了活動性流場模型?!抖嗫捉橘|非均勻流動顯色示蹤技術與模擬方法》對于土壤水非均勻流動問題的研究具有一定意義,可供從事土壤水動力學、土壤水環(huán)境等方面的科研人員及大專院校師生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多孔介質非均勻流動顯色示蹤技術與模擬方法》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顯色示蹤方法和非均勻流動模擬概論
1.1 染色示蹤方法概述
1.1.1 人工示蹤劑
1.1.2 染色示蹤劑歷史發(fā)展
1.1.3 染色示蹤劑相關化學性質
1.1.4 染色劑在水文示蹤中的應用
1.1.5 染色示蹤劑可視化技術
1.1.6 染色示蹤劑的環(huán)境效應評估
1.2 圖像分析基本理論
1.2.1 顏色模式
1.2.2 BMP文件格式
1.3 土壤水非均勻流動及其影響
1.3.1 非均勻流問題
1.3.2 非均勻流的形成機理
1.3.3 土壤水和溶質非均勻遷移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2章 土壤介質和水動力參數(shù)關系分形描述
2.1 土壤結構的分形描述
2.1.1 土壤孔隙結構測量
2.1.2 孔隙結構分形特性
2.2 基于土壤孔隙一般描述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線模型
2.2.1 模型推導
2.2.2 模型分析
2.2.3 模型驗證及參數(shù)分析
2.3 基于孔隙連續(xù)性的非飽和水力傳導度模型
2.3.1 多孔介質的連續(xù)分形模型
2.3.2 非飽和水力傳導度模型
2.3.3 模型驗證及參數(shù)分析
2.4 土壤水動力彌散參數(shù)分形尺度模型
2.4.1 模型建立
2.4.2 模型驗證和分析
參考文獻
第3章 非均勻流動顯色示蹤試驗與數(shù)據(jù)信息化
3.1 顯色示蹤原理試驗
3.1.1 pH顯色示蹤方法
3.1.2 溴離子顯色示蹤方法
3.1.3 碘離子顯色示蹤方法
3.2 非均勻流動顯色示蹤試驗
3.2.1 砂土條件下土壤水運動染色示蹤試驗
3.2.2 壤土條件下非均勻水流運動及溶質遷移顯色示蹤試驗
3.2.3 黏土土質不同尺度及邊界影響條件下非均勻流動顯色示蹤試驗
3.3 顯色圖像信息化
3.3.1 圖像標準化
3.3.2 表面分形
3.3.3 流動模式臨界值算法
3.3.4 濃度顏色關系
3.4 土壤水和溶質非均勻遷移性質
3.4.1 入滲模式分析
3.4.2 非均勻水流運動及溶質遷移特性
3.4.3 局部非均勻流動特性
3.4.4 水流非均勻運動尺度特性
3.4.5 非均勻入滲條件下溶質的運動和分布規(guī)律
3.5 利用顯色示蹤方法調查微噴系統(tǒng)灌水效率
3.5.1 田間試驗
3.5.2 微灌系統(tǒng)灌水效率
參考文獻
第4章 土壤水和溶質遷移非均勻性描述
4.1 土壤水和溶質遷移非均勻流動信息度量
4.1.1 信息熵
4.1.2 非均勻流動信息編碼
4.1.3 非均勻流動信息特征
4.1.4 溶質遷移非均勻性與水流運動非均勻性的關聯(lián)性
4.1.5 非均勻流動信息預測損失分析
4.2 非均勻流動多重分形特性
4.2.1 非均勻流動分形特征
4.2.2 非均勻流動信息維數(shù)與多重分形維數(shù)的關系
4.3 非均勻流動模式聚類分析
4.3.1 非均勻流動層次分析
4.3.2 非均勻流動層次聚類
4.3.3 非均勻流動模式層次分析
4.4 基于顯色模式的溶質遷移非均勻性分析
4.4.1 溶質非均勻分布環(huán)狀直方圖分析
4.4.2 應用分析
參考文獻
第5章 非均勻流動模擬理論與方法
5.1 非均勻流動模擬方法
5.1.1 土壤水流運動和溶質遷移基本方程
5.1.2 非平衡流動下水流和溶質運動模擬
5.2 連續(xù)性方法模擬非均勻流動
5.2.1 規(guī)則水流網(wǎng)絡模型
5.2.2 非均勻水流網(wǎng)絡的建立及流動模擬
5.3 離散模擬方法
5.3.1 隨機層疊模擬
5.3.2 DLA模擬
參考文獻
第6章 活動性流場模型模擬非均勻水流及溶質遷移
6.1 活動性流場模型
6.1.1 水流控制方程
6.1.2 溶質遷移控制方程
6.2 分形本構關系參數(shù)
6.2.1 活動性流場區(qū)域
6.2.Z顯(染)色區(qū)土壤含水率
6.2.3 本構關系參數(shù)
6.2.4 分形本構關系參數(shù)與流動非均勻性
6.3 非均勻流動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
6.3.1 非均勻動態(tài)試驗設計
6.3.2 水流運動非均勻性及ARM本構關系參數(shù)
6.3.3 示蹤離子遷移模擬及ARM模擬效果分析
6.4 刪模型模擬騰發(fā)覆蓋垃圾填埋場覆蓋層水均衡動態(tài)
6.4.1 騰發(fā)覆蓋垃圾填埋場覆蓋層水均衡動態(tài)試驗
6.4.2 ARM模擬覆蓋層水均衡動態(tài)分析
參考文獻
附錄 BMP圖像分析程序(Fortran)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