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內容而言,書中的文章還關注了一些更加原則的問題和其他具體的事件。范紅教授的《國家形象的多維塑造與立體傳播》從中國的立場和品牌塑造的角度出發(fā),探討了樹立國家積極形象的一些途徑和方法,觀點很全面,視野也很開闊。Naren Chitty教授的《軟實力框架下的中國媒體形象分析》以一位澳大利亞學者的視角論及廣泛的中國軟實力問題。陳(女燕)如教授的《國際傳播與中國大學生美國觀的形成》借鑒一種在傳播學研究中較為罕見的心理學研究方法——研究對象自述法——進行實證研究,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結論和“中國大學生不至于淪為‘全盤西化’的俘虜”這樣一個比較樂觀的預言。單波教授等的《跨文化新聞傳播的話語傾斜與話語缺失》通過對一些文本的內容分析,特別是以西方媒體對北京限制養(yǎng)狗政策的報道為典型例,揭示了美國媒體在話語與言談方式上的傾斜與缺失。青年教師翟崢的《咖啡杯里的風暴——“故宮星巴克事件”中的“我群”與“他群”》分析了“趕走”“故宮星巴克”這一跨文化交流事件,作者以跨文化傳播民族中心主義的思考框架,通過分析中外媒體報道同一事件的不同文本,揭示了中國人看待自己文化身份和看待西方文化的某種方式,資料扎實,分析嚴謹。年輕學者的敏銳和功力令人印象深刻?!叭騻髅秸搲睓谀繉髅綄W者在清華園宏盟樓發(fā)表的演講記錄成文編發(fā),以饗讀者。本輯選發(fā)了與“中國國家形象塑造”有關的洪浚浩教授的演講,他從自身的觀察和多年的研究出發(fā),對全球傳播領域存在的中西文化、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的沖突與碰撞提出了一些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