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佛教佛教詮釋學

佛教詮釋學

佛教詮釋學

定 價:¥35.00

作 者: 賴賢宗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哲學與詮釋學叢書
標 簽: 佛教

ISBN: 9787301157602 出版時間: 2009-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6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佛教詮釋學》一書從事大乘佛學之本體詮釋學之創(chuàng)建,研究中國哲學史中的大乘佛學所蘊含的豐富的本體詮釋學意涵,兼論其根源之印度大乘佛學本體詮釋學原初模型及其中國轉化。

作者簡介

  賴賢宗,現(xiàn)任臺北大學中文系教授及中文系系主任、臺北大學人文學院東西哲學與詮釋學研究中心創(chuàng)辦人。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論佛教詮釋學的成立根據(jù)、意義與相關研究
第一章 佛教詮釋學的重省——佛教詮釋學的意義、相關研究與主要論題/3
導論/3
第一節(jié) 佛教存有學與佛教詮釋學的意義與其疑難之重?。?
第二節(jié) 論佛教詮釋學的相關研究/8
第三節(jié) 佛教之本體詮釋學的基本論題/14
第四節(jié) 佛學詮釋學的重要性/18
結論/23
第二章 當代如來藏思想的爭議與佛教詮釋學——印順之后的如來藏說爭議之評議/25
導論/25
第一節(jié) 詮釋沖突:如來藏說之爭議與詮釋沖突的解決/28
第二節(jié) 林鎮(zhèn)國《辯證的行旅》的解構思想與兩種詮釋學視點下的如來藏思想批判/40
第三節(jié) 評蔡耀明的“內部建構”的佛學研究法/45
結論/55
第二部分 佛教詮釋學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佛教存有學、知識論和實踐論
第一章 天臺佛學的詮釋學與人間佛教的哲學反思——佛教詮釋學三環(huán)節(jié)之一/6l
導論/61
第一節(jié) 對人間佛教思想與中國佛教的本體詮釋的反省與未來發(fā)展的前瞻/62
第二節(jié) 漢傳佛教的思想特色:以智顓天臺佛學的三諦說之思想創(chuàng)造為例/64
第三節(jié) 中國哲學的本體詮釋之根源:古代中國思想的共通的“三”的思想模型/68
第四節(jié) 論佛教詮釋學對于詮釋學與佛學研究之意義/70
第五節(jié) 天臺佛學的本體詮釋學的三個環(huán)節(jié)/78
結論融合與對活:走向未來的佛教詮釋學與人間佛教在2l世紀的實踐/88
第二章 禪的佛教詮釋學與世界倫理——佛教詮釋學三環(huán)節(jié)之二/94
導論/94
第一節(jié) 漢斯·昆的世界倫理構想及其綱領/95
第二節(jié) 《楞伽經(jīng)》論如來禪與如來藏藏識:禪的本體詮釋學與超存有學/100
第三節(jié) “指月之喻”的禪的本體詮釋的三個環(huán)節(jié)/105
第四節(jié) 禪的倫理學與世界倫理/111
結論走向佛教與基督教對話的世界倫理之建構/117
第三章 凈土信仰論之詮釋:世親、曇鸞與親鸞之迥向思想——佛教詮釋學三環(huán)節(jié)之三/120
導論/120
第一節(jié) 迥向、轉變與轉依的理論關聯(lián):迥向說的佛教詮釋學含義/123
第二節(jié) 大信心即大佛性即如來:凈土信仰的佛教詮釋學/132
結論/153
第三部分 佛教詮釋學的應用
第一章 佛教的空與基督教哲學——基督教哲學與佛教哲學之對話的一個當代反思/159
導論/159
第一節(jié) 空的哲學對于基督教與佛教的對話的重要性/162
第二節(jié) “空”之體驗、佛性論與虛無主義的克服/166
第三節(jié) 佛教與基督教的宗教對話的本體詮釋進路:佛教與基督教對話的理論模型之試探/17l
第四節(jié) 禪的哲學與基督教的“自我中心性”、“終末論”以及“罪”問題之會遇/181
結論/193
第二章 人間佛教的本體詮釋學與現(xiàn)代性問題——以太虛、印順的詮釋差異為線索/195
導論/195
第一節(jié) “人間佛教”的本體詮釋學——從“般若空”到“中道”到“實相”/196
第二節(jié) 從宗教社會學的觀點論現(xiàn)代佛教所提倡的“人間佛教”/203
第三節(jié) 從“表現(xiàn)的總體性”和“結構的總體性”看太虛大師與印順法師“人間佛學”的理論根據(jù)的差異及其宗教社會學含義/209
第四節(jié) 臺灣與中國內地的現(xiàn)代佛教的“現(xiàn)代性”的哲學反思/213
結論/218
第三章 佛教意義治療學與佛教詮釋學/221
導論/221
第一節(jié) 從弗蘭克的意義治療學到佛教的意義治療學/222
第二節(jié) 佛教的心靈治療技巧與佛教意義治療學/227
第三節(jié) 佛教的意義治療學與佛教詮釋學/233
結論/240
第四章 佛教與科學——論佛教科學觀與佛教心理學作為一個范例/244
導論/244
第一節(jié) 近代科學對于宗教世界觀的運用與佛教的科學觀/245
第二節(jié) 當代科學與宗教的關系的幾種模式及佛法與科學的會通/250
第三節(jié) 佛教心理學所例示的當代佛教科學觀/254
結論/26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