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佛教的基本義理
初期佛教基本教義中的“空”觀念
佛教早期的“中道”思想
佛教的“涅槃”與“世間”關系觀念
佛教的“有為法”與“無為法”觀念
佛教中的“性空”與“識有”觀念
佛教中的“心性清凈”與“如來藏”思想
佛教中觀派的“不生”觀念
(二)佛教在中國
《壇經》與般若思想
三論宗創(chuàng)立者吉藏與般若中觀思想
漢文佛教大藏經中的兩部“外道”文獻
關于玄奘所譯的《勝宗十句義論》的年代
古代漢文佛典中的“同詞異義”與“異詞同義
古代漢文佛典對婆羅門教思想的記述
漢譯佛典中“心”的主要含義及其在中國佛教中的使用
(三)佛教與其他思想派別
佛教哲學的否定型認識及其與婆羅門教哲學的淵源關系
佛教阿含類經中記述的“六師”思想
從“?!迸c“無?!庇^念看婆羅門教與佛教的基本教理差異
從《百論》中佛教對“外道”的批駁看中觀派的理論特色
《成唯識論》中的唯識空觀及其對“外道”的批判
早期佛教的基本教義與奧義書思想
佛教的“如來藏”思想與婆羅門教的“我”的觀念
奧義書與大乘佛教中相關思想比較
(四)佛教與社會
佛教思想與當今世界的若干問題
佛教思想與當代社會
佛教等宗教派別的倫理思想及其在當代社會中的影響
禪宗的“佛法在世間”思想與構建現(xiàn)代和諧社會
佛教的人生現(xiàn)象觀念
佛教的學術研究和大學教育
(五)綜合
印中倫理思想比較
佛教與基督教的“神”觀念比較
印度古代哲學與宗教的密切關聯(lián)
古印度哲學中的“智慧”與“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