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西方哲學演變史》上篇從四個不同維度展現(xiàn)了當代西方哲學的轉折,目的就是要說明,哲學家們的不同理路都向我們表明了西方哲學的一個重要特征,即哲學的宗旨是要走向實踐和生活。下篇將集中論述當代西方哲學中出現(xiàn)的新視野,包括由不同哲學流派傳統(tǒng)之間的對話和融合帶來的新的哲學問題視閾、當代哲學地位變化引發(fā)的哲學思考、哲學本身對人類命運的更為全面的關注以及哲學家們對形而上學問題的重新思索等。當代西方哲學中新的研究領域和分支學科的產生,表面上繁榮了哲學事業(yè),但實際上則是大大弱化了哲學的理論力度,把哲學原本具有的思辨和批判特征逐漸轉化成了為社會生活和人類存在作出實踐辯護的功能。這在當代哲學的社會地位變化中就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當然,西方哲學家們并沒有完全放棄自己的哲學理想,他們在對形而上學的研究中找到了哲學的家園。從21世紀初的西方哲學研究總體趨向上看,西方哲學的未來發(fā)展將可能出現(xiàn)兩種道路并存的局面:一條道路是把哲學的觸角直接伸向生活和社會,力圖通過具體分析社會生活問題或為這樣的問題提供理論援助而對社會生活產生重要影響;另外一條道路是依然堅持哲學的家園,力圖通過批判地對待一切社會生活問題而凸顯哲學的唯一作用。無論如何,當代西方哲學正面臨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