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育各級教育高校教師勝任特征模型研究

高校教師勝任特征模型研究

高校教師勝任特征模型研究

定 價:¥38.00

作 者: 牛端 著
出版社: 中山大學(xué)出版社
叢編項:
標(biāo) 簽: 各級教育

ISBN: 9787306035387 出版時間: 2009-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5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高校教師勝任特征模型研究》在系統(tǒng)回顧高校教師勝任特征模型構(gòu)建方法及研究成果之后,詳盡地介紹了工作分析法建模及行為事件訪談法(BEI)建模的步驟及注意事項,提出了采取O*NET工作分析與行為事件訪談法整合的研究范式構(gòu)建高校教師勝任特征模型。

作者簡介

暫缺《高校教師勝任特征模型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理論篇
第1章 高校教師勝任特征模型相關(guān)研究
1.1 高校教師任職資格及職務(wù)晉升制度述評
1.1.1 我國法律法規(guī)對高校教師資格的規(guī)定
1.1.2 我國法律法規(guī)對高校教師職務(wù)的規(guī)定
1.1.3 對我國高校教師資格及職務(wù)規(guī)定的評價
1.2 高校教師勝任特征模型構(gòu)建的方法
1.2.1 理論分析法
1.2.2 德爾菲法
1.2.3 專家-新手研究法
1.2.4 測驗編制法
1.2.5 現(xiàn)象學(xué)方法
1.2.6 工作分析法
1.2.7 行為事件訪談法
第2章 工作分析法建模
2.1 工作分析概述
2.1.1 工作分析的內(nèi)涵
2.1.2 工作分析的作用
2.1.3 工作分析的步驟
2.2 O*NET工作分析系統(tǒng)
2.2.1 O*NET內(nèi)容模型
2.2.2 O*NET問卷的修訂
2.2.3 O*NET職業(yè)描述舉例
2.3 戰(zhàn)略性工作分析
2.4 工作分析法建模思想
第3章 行為事件訪談法建模
3.1 勝任特征概述
3.1.1 勝任特征起源
3.1.2 勝任特征的定義
3.1.3 勝任特征的種類
3.1.4 勝任特征模型
3.2 行為事件訪談法建模步驟
3.3 行為事件訪談技術(shù)
3.3.1 行為事件訪談程序
3.3.2 行為事件訪談中四種受訪者心理及應(yīng)對策略
3.4 對行為事件訪談法建模的評價
3.5 用行為事件訪談法構(gòu)建的教師勝任特征模型
第4章 勝任特征建模方法評價與本研究的內(nèi)容
4.1 對高校教師勝任特征建模方法的評價
4.2 勝任特征建模的發(fā)展趨勢
4.3 本研究的內(nèi)容及基本框架
實證篇
第5章 高校教師職位O*NET工作分析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2.1 被試
5.2.2 測量工具
5.2.3 數(shù)據(jù)處理
5.3 研究結(jié)果
5.3.1 O*NET工作技能問卷分析
5.3.2 O*NET工作風(fēng)格問卷分析
5.3.3 O*NET工作價值觀問卷分析
5.4 分析與討論
5.4.1 高校教師職位的工作技能要求
5.4.2 高校教師職位的工作風(fēng)格要求
5.4.3 高校教師職位的工作價值觀要求
5.4.4 中、美高校教師對工作技能項目重要性評價的差異
5.4.5 中、美高校教師對工作風(fēng)格項目重要性評價的差異
5.5 小結(jié)
5.5.1 高校教師職位任職資格要求模型
5.5.2 高校教師勝任特征編碼初步詞典
5.5.3 影響高校教師工作績效的重要因素
5.5.4 中、美高校教師對工作技能、工作風(fēng)格項目重要性排序的差異
第6章 高校教師勝任特征模型的構(gòu)建研究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與過程
6.2.1 被試抽取
6.2.2 工具與方法
6.2.3 數(shù)據(jù)采集與編碼步驟
6.2.4 對高校教師勝任特征編碼詞典的修訂
6.2.5 形成正式的高校教師勝任特征編碼詞典
6.3 研究結(jié)果
6.3.1 長度(字數(shù))分析
6.3.2 勝任特征評價的信度分析
6.3.3 差異檢驗
6.4 分析與討論
6.4.1 高校教師勝任特征模型
6.4.2 高校教師與其他職位勝任特征模型的比較
6.4.3 O*NET工作分析與BEI勝任特征建模之間的聯(lián)系
6.5 小結(jié)
6.5.1 高校教師勝任特征模型
6.5.2 高校教師與其他職位勝任特征模型的比較
6.5.3 O*NET工作分析與行為事件訪談(BEI)法的整合
第7章 高校教師勝任特征模型的驗證與測驗編制研究
7.1 “高校教師勝任特征自評問卷”編制研究
7.1.1 研究目的
7.1.2 被試抽取
7.1.3 工具與材料
7.1.4 方法與步驟
7.1.5 結(jié)果與分析
7.1.6 討論與小結(jié)
7.2 團體焦點訪談研究
7.2.1 研究目的
7.2.2 被試抽取
7.2.3 工具與材料
7.2.4 方法與步驟
7.2.5 訪談結(jié)果與分析
7.2.6 小結(jié)
7.3 “高校教師勝任特征模型”同時結(jié)構(gòu)效度驗證研究
7.3.1 研究目的
7.3.2 被試抽取
7.3.3 工具與材料
7.3.4 方法與步驟
7.3.5 結(jié)果與分析
7.3.6 討論與小結(jié)
第8章 高校教師勝任特征模型在績效管理中的應(yīng)用研究
8.1 研究目的
8.2 研究方法與過程
8.2.1 被試抽取
8.2.2 工具與材料
8.2.3 方法與步驟
8.3 結(jié)果與分析
8.3.1 不同評分者評價的一致性
8.3.2 不同評分者對整體教師各維度的評價比較
8.3.3 不同評分者對某教師各維度的評價比較
8.3.4 人口學(xué)因素對自我評價的影響
8.4 討論與小結(jié)
8.4.1 不同評分者評價的一致性問題
8.4.2 教師自評與他評之間的差異
8.4.3 自評-他評一致性對績效的影響
8.4.4 人口學(xué)因素對自我評價的影響
第9章 對實證研究的深度思考與高校教師勝任力提升對策
9.1 對實證研究的總結(jié)
9.2 對實證研究的深度思考
9.2.1 O*NET工作分析法與行為事件訪談法整合的優(yōu)勢
9.2.2 勝任特征的數(shù)量
9.2.3 行為事件訪談文本的編碼
9.2.4 高校教師勝任特征模型的驗證方法
9.2.5 高校教師勝任特征模型的應(yīng)用
9.3 高校教師勝任力提升對策
9.3.1 教學(xué)策略
9.3.2 創(chuàng)新
9.3.3 批判性思維
9.3.4 邏輯分析能力
9.3.5 社會服務(wù)意識
9.3.6 專注
9.3.7 成就欲
9.3.8 尊重他人
提升篇
第10章 整合型建模:勝任特征建模的新趨勢
10.1 問題的提出
10.2 勝任特征建模的三種路徑
10.3 整合型勝任特征建模的具體步驟
10.4 對整合型勝任特征建模路徑的評價
10.5 整合型建模流程的應(yīng)用——以工業(yè)設(shè)計師職業(yè)標(biāo)準開發(fā)為例
參考文獻
附錄1:O*NET勝任特征調(diào)查問卷
附錄2:行為事件訪談提綱
附錄3:高校教師勝任特征編碼詞典
附錄4:使用urGENOVA軟件進行方差分量分解程序
附錄5:高校教師勝任特征自評問卷
附錄6:高校教師勝任特征團體焦點訪談提綱
附錄7:高校教師勝任特征他評問卷
附錄8:高校教師勝任特征360度反饋評價問卷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