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環(huán)境科學、安全科學環(huán)境綜合研究郜若素氣候變化報告

郜若素氣候變化報告

郜若素氣候變化報告

定 價:¥148.00

作 者: (澳)郜若素 著,張征 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社會與環(huán)境

ISBN: 9787509711859 出版時間: 2009-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9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郜若素氣候變化報告》對這些問題都將展開論述。《郜若素氣候變化報告》主要從澳大利亞的視角來考察這些問題,但同時也承認氣候變化問題的各個方面完全是國際性的?!钝羲貧夂蜃兓瘓蟾妗凡捎玫姆椒梢栽谄渌麌业玫竭\用?!钝羲貧夂蜃兓瘓蟾妗穼@些問題都將展開論述?!钝羲貧夂蜃兓瘓蟾妗分饕獜陌拇罄麃喌囊暯莵砜疾爝@些問題,但同時也承認氣候變化問題的各個方面完全是國際性的。《郜若素氣候變化報告》采用的方法可以在其他國家得到運用。

作者簡介

  郜若素,是澳大利亞最杰出的著名經濟學家之一,澳大利亞在教育和國際關系領域作出貢獻的榮譽人士,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教授。他于1972~2008年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太平洋與亞洲研究院工作;1989~2008年為經濟學教授,期間大部分時間任該院經濟系主任;目前任墨爾本大學校長特聘研究員和經濟學教授,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特聘教授,華盛頓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主席,利希爾黃金有限公司主席,巴布亞新幾內亞可持續(xù)發(fā)展有限公司主席,亞太經濟文獻學術期刊、印尼經濟研究期刊編輯委員會主席,羅伊國際政策研究所所長。郜若素教授曾多次借調到政府高級職位任職。1970年代中期當巴布亞新幾內亞走向獨立時任該國財務部金融和經濟政策部門的領導,1980年代任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高級經濟顧問,1985~1988年任澳大利亞駐華大使。他的成果豐碩,是很多書的作者、合作者和主編,代表作有《礦物租金賦稅》(The Taxation of Mineral Rent)、《澳大利亞貿易保護主義》(Australian Protectionism)、《澳大利亞和東北亞的優(yōu)勢》(Australia and the Northeast Asian Ascendancy)、《中國農村第三次革命》(The Third Revolution in the Chinese Countryside)、《澳大利亞面向亞洲未來的社會民主主義,中國的所有制轉型》(Social Democracy in Australia’s Asian Future,China’s Ownership Transformation)等。

圖書目錄

中文版序一
中文版序二
英文版序
致謝
任務書
緒論
要點
1 決策框架
 1.1 減緩氣候變化的成本
 1.2 風險和不確定性
 1.3 減緩氣候變化的四種收益
 1.4 如何有效降低適應氣候變化的成本
 1.5 減緩氣候變化的成本—收益測量
 1.6 成本—收益圖示
 1.7 相對于現(xiàn)在的未來的價值
2 認識氣候科學
 2.1 地球上的大氣層
 2.2 認識氣候變化
 2.3 溫室氣體排放和氣候變化的關系
 2.4 全球減排任務
3 白金時代的排放
 3.1 溫室氣體排放源和排放國
 3.2 由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最新趨勢
 3.3 現(xiàn)有的排放量預測
 3.4 本報告對不減排情景的預測:方法論和假設
 3.5 本報告的預測結果以及與現(xiàn)有預測的比較
 3.6 高能源價格的影響
 3.7 資源限制
4 全球氣候變化預測
 4.1 氣候是如何發(fā)生變化的
 4.2 認識氣候變化預測
 4.3 三種排放情景下的氣候變化預測
 4.4 氣候變化風險評價
5 澳大利亞氣候變化預測
 5.1 氣候變化的始作俑者是人類活動
 5.2 澳大利亞的氣候變化狀況
 5.3 澳大利亞氣候變化預測
6 氣候變化對澳大利亞的影響
 6.1 認識澳大利亞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
 6.2 全球不減緩氣候變化情景中的澳大利亞
 6.3 氣候變化對澳大利亞的直接影響
 6.4 氣候變化對澳大利亞的間接影響
7 全球背景下澳大利亞的排放
 7.1 澳大利亞排放概況和國際比較
 7.2 澳大利亞工業(yè)排放狀況
8 國際應對評價
 8.1 為應對氣候變化而展開的國際框架
 8.2 減緩氣候變化的國家承諾和政策
 8.3 《京都議定書》框架下的發(fā)展評價
 8.4 鑒于當前減排努力路徑的預測
 8.5 加速前進
9 全球協(xié)議即將到來
 9.1 商定全球目標
 9.2 國家承諾應采取什么形式?
 9.3 以漸進的步驟形成國家承諾
 9.4 各國之間分配排放許可權的原則
 9.5 模擬人均排放權分配方法
 9.6 可能達成550ppm或450ppm的協(xié)議嗎
10 深化全球合作
 10.1 減緩氣候變化的國際公共基金
 10.2 適應氣候變化的國際公共基金
 10.3 促進對發(fā)展中國家進行援助的合作研究
 10.4 國際排放權交易
 10.5 外向型排放密集產業(yè)以價格為基礎的部門協(xié)議
 10.6 氣候變化和貿易政策
 10.7 國際航空和海運
 10.8 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yè)
 10.9 實施機制
11 氣候變化估價及預防
 11.1 全球三種情景
 11.2 比較氣候變化以及減緩氣候變化的成本
 11.3 建立氣候變化減緩模型
 11.4 減緩氣候變化決策
 11.5 氣候變化減緩多少
12 目標和路徑
 12.1 確定有條件和無條件的減排目標
 12.2 全球合作的收益
 12.3 分階段解決殘酷的氣候問題
 12.4 向更大幅度減排加速前進
 12.5 從550ppm目標向450ppm目標前進
 12.6 澳大利亞能對全球減排發(fā)揮重要作用嗎
 12.7 中期目標
 12.8 澳大利亞排放權交易計劃的含義
13 澳大利亞的政策框架
 13.1 面對不確定性:氣候變化的政策挑戰(zhàn)
 13.2 避免最大的市場失靈
 13.3 澳大利亞排放權交易計劃面臨的障礙
14 澳大利亞適應排放權交易計劃
 14.1 指導設計有效計劃的框架
 14.2 基本設計特征
 14.3 排放許可權市場發(fā)行
 14.4 降低實現(xiàn)目標的成本
 14.5 應對外向型排放密集產業(yè)面對的扭曲
 14.6 過渡期:到2012年底澳大利亞排放權交易計劃
 14.7 管理:制度安排
 14.8 處理排放權交易計劃和其他政策的關系
 14.9 澳大利亞排放權交易計劃的設計特點
15 澳大利亞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措施
 15.1 信息和認知
 15.2 市場的作用和以市場為基礎的政策
 15.3 挑戰(zhàn)升級:五個例子
16 澳大利亞減排成本的分擔
 16.1 減排政策的短期影響
 16.2 政府干預框架
 16.3 減排的長期影響和結構變化
17 現(xiàn)有技術的信息障礙
 17.1 信息和代理障礙的影響
 17.2 信息障礙
 17.3 委托—代理問題
 17.4 最低性能標準
18 創(chuàng)新的挑戰(zhàn)
 18.1 什么是創(chuàng)新
 18.2 確保早期研究達到最佳水平
 18.3 對早期原創(chuàng)者的補償
 18.4 克服技術鎖定的障礙
19 管網(wǎng)基礎設施1
 19.1 電力輸送2
 19.2 電力配送
 19.3 天然氣輸送基礎設施
 19.4 二氧化碳運輸
 19.5 客貨運輸
 19.6 供水基礎設施
 19.7 城市居住區(qū)規(guī)劃
20 能源轉型
 20.1 當前的能源部門
 20.2 轉型動力
 20.3 轉型
 20.4 能源部門的模擬結果
 20.5 主要經濟影響
 20.6 轉型風險
21 交通運輸轉型
 21.1 交通運輸部門的職能以及當前的結構
 21.2 轉型的原因
 21.3 經濟模型的結果:未來可能的情景
 21.4 轉型路徑:交通運輸發(fā)展前景
 21.5 促進轉型
22 農村土地利用轉型
 22.1 向低排放轉型的動力
 22.2 經濟模型的結果:一種可能的未來
 22.3 一種可供選擇的未來
 22.4 低排放未來的障礙和限制
23 向低排放經濟轉型
 23.1 全球減排中經濟調整的動力
 23.2 經濟轉型與550ppm二氧化碳當量
 23.3 550ppm 和450ppm 的差異
 23.4 低排放能源經濟中的澳大利亞
 23.5 失敗的風險
 23.6 技術假設中有利的方面
 23.7 靈活的國際和國內市場的重要性
 23.8 教育和培訓的重要性
 23.9 全球減排和持續(xù)繁榮
 23.10 成功轉型世界中的澳大利亞
24 重大決策
圖表索引
縮略詞表
術語表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