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史》為臺灣著名歷史學家傅樂成教授領銜主持,邀集門下五位史學俊彥共同撰寫而成,是臺灣乃至中國史學界不可多得的通史類著作。全書所述史實上起舊石器時代,下訖清帝退位,按朝代順序分為七卷,由五位青年學者分別著述其學之所專的部分:《先秦史》,由蕭璠著,記述了中華文明誕生到春秋戰(zhàn)國這一階段的歷史;《秦漢史》和《魏晉南北朝史》,均由鄒紀萬著,分敘了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到東漢末年農民起義以及魏蜀吳三分天下到南北朝對峙局面的結束這兩個時段的歷史;《隋唐五代史》,由傅樂成教授親自撰著,為隋重啟統(tǒng)一盛運到后周滅亡,此三百余年間的歷史;《宋遼金元史》,由王明蓀著,所敘為從北宋統(tǒng)一全國到元帝國的衰亡,其間幾朝的歷史;《明清史》,由姜公韜著,敘述了明建國到滿清康乾盛世國勢轉衰這段歷史;《近代史》,由段昌國著,記敘了鴉片戰(zhàn)爭前后到辛丑條約簽訂這一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全書每卷十余萬言,共九十余萬言。書中運用了一些文言文詞句,表達簡潔通暢,讀之如飲醇釀。且每位著者對書中所述歷史事件及人物均有自己獨到精辟之見解,貴在不人云亦云。此外,這套簡體版的《中國通史》還配了多幅珍貴的史料插圖和戰(zhàn)爭地圖,以便于讀者更直觀地了解歷史的全貌。本書刊行于1978年,成書之后即在話語圈里產生了巨大影響。時至今日,仍是不少史學愛好者的案頭必備之書,一些高校亦將其作為常用教材,甚至有學者亦能從中獲益。北宋自建國之初,即為邊患困擾,雖以納幣結盟換得暫時的安定,但內部財政危機也日深一日,想變法以求自強,卻未能如愿。金興起,宋、遼、金遂呈三足鼎立之勢。宋金聯(lián)合滅遼,同時也暴露了宋的衰弱。靖康禍后,北宋滅亡,同年,趙構稱帝,史稱南宋。偏安一隅的南宋雖圖回復北方,但終以失敗告終;雖滅亡宿敵金,卻為蒙古鐵騎所滅。蒙古人建立的元帝國疆域空前遼闊,由于其統(tǒng)治方式存在致命缺陷終難逃短命而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