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社會學社會信息學導論

社會信息學導論

社會信息學導論

定 價:¥56.00

作 者: 李宗榮,田愛景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社會學理論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10084039 出版時間: 2010-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447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社會信息學導論》為國內第一本社會信息學專著,是國內外社會信息問題研究成果的歸納與總結。全書分為五編:第一編,闡述匯聚成中國社會信息研究潮流的三個主要來源:香農信息論、理論信息學和社會認識論;第二編,闡述國外社會信息學的發(fā)展概況,比較分析俄、美、日、中社會信息學的研究途徑;第三編,討論社會系統(tǒng)的信息性和復雜性;第四編,論述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次上的社會信息學;第五編,簡介社會信息技術與工程,并展望社會信息學的未來?!渡鐣畔W導論》觀念新穎,視域廣闊,資料翔實,展示了初生的社會信息學概貌。它既是一本系統(tǒng)的學術專著,也可作為相關課程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作者簡介

  李宗榮,1947年生,華中科技大學社會信息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系統(tǒng)科學博士,教授。1992年8月至1995年8月在美國密蘇里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在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軟件工程、理論信息學、信息世界觀。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wèi)生部、國防科工委及湖北省項目6項。出版《理論信息學》等專著3本、教材4本,組織翻譯《進化與人的行為》等2本,發(fā)表中、英、日文論文100余篇。田愛景,1946年生,湖北大學數(shù)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副教授。1994年8月至199.5 年8月訪問美國密蘇里大學。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理論信息學、信息哲學。主持衛(wèi)生部項目、湖北省科委項目等4項。出版《醫(yī)學信息學》專著1本、教材8本,組織翻譯《探索信息的統(tǒng)一理論》,發(fā)表中、英文論文70余篇。

圖書目錄

引論 社會信息問題的提出
一、關于社會存在
(一)自然與社會
(二)盧卡奇的社會存在本體論
(三)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自然與社會
二、社會信息問題的提出
(一)信息共性問題理論研究的具體化
(二)社會認識論研究的深化
(三)科學發(fā)展中的匯聚與統(tǒng)
三、對社會信息問題認識的兩個階段
(一)信息論時期:從“老三論”到“社會信息論”
(二)信息學時期:從一般信息理論到社會信息科學
第一編 社會信息科學的學科定位
第一章 從信息論到社會信息論
一、香農信息論的歷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一)香農信息論——通信的數(shù)學理論
(二)香農信息論的適用范圍
(三)香農信息論的本體論和方法論局限
二、從信息論到社會信息論
(一)從信息論出發(fā)建立廣義信息論
(二)廣義信息論視野中的社會信息論
三、物質科學范式的局限與科學范式的轉型
(一)物質科學范式的適用范圍及其局限性
(二)信息科學主張的科學范式
(三)由物質科學范式向信息科學范式的轉變
第二章 從理論信息學到社會信息學
一、理論信息學的概念與原理
(一)理論信息學的基本概念
(二)理論信息學的基本原理
二、理論信息學的世界觀功能
(一)世界觀與“科學世界觀”
(二)心理學中的世界觀
(三)信息科學的世界觀
三、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信息化
(一)信息時代學科信息化的目標與途徑
(二)人文社會科學學科信息化與自然科學學科信息化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三)人文社會科學學科信息化的價值和意義
第三章 從社會認識論到社會信息科學
一、社會認識論的緣起與概念界說
(一)社會認識論的理論緣起
(二)社會認識論的概念界說
二、社會認識論研究的主要進路與基本形態(tài)
(一)社會認識論的研究進路
(二)社會認識論研究的基本形態(tài)
(三)當代社會認識論研究的開拓與擴展
三、社會認識論與社會信息科學研究合流
(一)中國學者關于社會信息科學的研究潮流
(二)首次社會信息科學研討會
第四章 社會信息科學的學科體系
一、社會信息科學的邏輯出發(fā)點:“社會思故社會在”
(一)工業(yè)時代的“我思故我在”
(二)信息時代的“社會思故社會在”
(三)兩次思維主體的躍升與三種社會認識論的點評
二、社會信息科學的研究對象
(一)關于社會信息的三種界說
(二)社會信息探究的幾個問題
三、社會信息科學的理論定位與學科體系
(一)社會信息科學的理論定位
(二)社會信息科學的學科體系
四、社會信息科學研究的思路與目標
(一)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之爭
(二)社會信息科學研究的目標
第二編 國外社會信息問題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
第五章 俄羅斯的社會信息學研究
一、俄羅斯社會信息學I、Ⅱ、Ⅲ產生的背景及其發(fā)展
(一)社會信息學I:20世紀70年代出現(xiàn)的背景及研究內容
(二)社會信息學Ⅱ:20世紀80年代出現(xiàn)的背景及研究內容
(三)社會信息學Ⅲ:20世紀90年代出現(xiàn)的背景及研究內容
二、K.K.科林論基礎信息學與人文革命
(一)K.K.科林論信息革命和基礎信息學
(二)K.K.科林論社會信息全球化和人文革命
第六章 美國和日本的社會信息學研究
一、美國社會信息學的歷史與現(xiàn)狀
(一)美國社會信息學概述
(二)美國社會信息學的重要研究領域
二、日本社會信息學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
(一)東京大學:新聞研究所更名為“社會信息研究所
(二)基于新聞和傳播模式的日本社會信息學
三、俄、日、美、中社會信息學途徑之分析
(一)俄羅斯的社會信息學途徑
(二)日本與美國的社會信息學途徑
(三)中國的社會信息學途徑
第三編 社會系統(tǒng)與社會信息
第七章 社會系統(tǒng)的信息特征
一、物質作用與信息作用、物質空間與信息空間
(一)宇宙間的物質與信息:環(huán)境與作用
(二)社會系統(tǒng)的物質網絡與信息網絡
二、社會網絡與網絡社會
(一)社會網絡
(二)網絡社會及其層次性
三、人類的數(shù)字化生存
(一)“數(shù)字地球”與空間智能體
(二)人類在數(shù)字化空間中的生存
第八章 社會信息的自為性與復雜性
一、社會信息的自為性和目的性
(一)目的論解釋的提出、誤用、沉寂與復興
(二)市場經濟的自為性與為他性
二、關于社會信息的復雜性
(一)關于系統(tǒng)復雜性的研究
……
第四編 社會信息科學的三種視角
第九章 宏觀社會信息學
第十章 中觀社會信息學
第十一章 微觀社會信息學
第五編 社會信息技術與工程
第十二章 信息技術與社會信息工程
第十三章 社會信息科學與技術展望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