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算機發(fā)展的初期,由于各個計算機系統(tǒng)都是相對獨立誕生的,因此曾出現(xiàn)過多達數(shù)百種編碼系統(tǒng),但每種編碼系統(tǒng)都不能包含全部的字符,并且系統(tǒng)相互之間并不兼容,給信息交換帶來了麻煩和安全隱患。于是,很多國家都制定了計算機信息交換用的字符編碼集,如美國的擴展ASCII碼、中國的GB2312-80、日本的JIS等,作為相應國家信息處理的基礎,起著統(tǒng)一編碼的重要作用。但隨著Web的廣泛應用,尤其是近年來支持多語言(如中、英、日)的應用已成為大勢所趨。這些國家標準字符集編碼也出現(xiàn)了范圍重疊、相互間的信息交換比較困難的情況,造成軟件各個本地化版本的維護成本較高,基于不同環(huán)境的程序編寫越來越復雜。Unicode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它幾乎包括所有的(超過十萬個)語言字符。基于Unicode編碼標準的信息和程序能夠在不同平臺和環(huán)境下高效地進行交換和運行,極大簡化了應用的開發(fā)過程。為此,Windows早在90年代就已經將Unicode作為自身的編碼標準,XML和Python、PERL、Mac OS和Linux等編程語言也都提供了對Unicode編碼的支持。目前,國內關于Unicode的書籍非常少,為了滿足讀者的迫切需求,清華大學出版社引進了這本由致力于Unicode編碼系統(tǒng)研究、推廣和應用的國際權威組織——The Unicode Consortium(Unicode協(xié)會)組織編寫的經典圖書。為了保持原書的系統(tǒng)性和規(guī)范性,盡可能為讀者提供標準的第一手資料,我們對該書的中文版譯本做了一些調整,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1~6章是完整的中文譯本。前5章主要是關于Unicode標準的基本概念、原理、一致性、字符屬性和實現(xiàn)方法等內容,第6章主要是世界范圍內使用的書寫系統(tǒng)和標點的相關介紹?!?第7~16章采用英文影印的方式,最大化地保留了原書的內容,但為了方便讀者查找相關內容,我們加了中文導讀信息。這部分主要是關于各種語言文字及符號的基本介紹,如拉丁字符、中東字符、南亞字符、東亞字符、新增的現(xiàn)代字符、各種符號、特殊區(qū)域和格式字符等基本信息?!?第17章是完整的Unicode編碼表,這部分內容按照不同字符塊的分區(qū),以表格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以便于讀者查閱?!?第18章是漢字偏旁-筆畫索引,因這部分內容是我們日常使用最廣泛的信息,故完全采用中文譯本?!?附錄A~F、術語表、參考文獻、Unicode名稱索引以及Unicode標準附件全部采用英文影印方式,以便于讀者查閱最原始的資料、文獻和技術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