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題材的多義性、不確定性,使之形成文體的張力;從審美的角度看,它還具有一種“問離效果”與“陌生化”作用,比現(xiàn)實題材更有利于審美觀照。尤其是歷史人物,具有一種“原型屬性”,頭上往往罩著詭秘、神奇的光圈,本身就蘊含著諸多魅力。通過具有歷史邏輯性的文本,復活那些最耐人尋味的“舊時月色”,以喚醒人們的豳渺記憶。做到既穿行于枝葉扶疏的往史叢林,又能隨時抽身而出,自覺地張揚主體意識,深入到歷史精神的深處,去默默地同一個個飛逝的靈魂作跨越時空的對話,由感而悟、由情而理地揭示歷史更深刻的真實。以歷史為題材的散文,應該用活“畫”、“化”二字:既有形象,又能把客觀的人事轉化為心靈的東丙,進而變這種“心象”為詩性的文字,化蛹成蝶,振翅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