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萬軍,北京夏活傳媒負責人、中國新聞導刊(網)總編輯。1968年出生于內蒙古庫倫旗,1991年畢業(yè)于吉林大學日語系。2000年開始涉足傳媒,歷任《華夏時報》評論員、《記者觀察》雜志社主編。新浪專欄作家,博客入列名家日志。著有《血性:時代缺失的隱痛》、《破解中國歷史十大死結》,均為卓越上榜圖書。作品“用通俗語言表達不俗思想,為無解之題探索有解答案”。北京晨報專訪程萬軍:中國人才是怎么被毀掉的…………▲中國歷史就是人才流失史“我對‘逆淘汰’有切膚之痛,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睅啄陙?,程萬軍寫了兩本書,但總覺得沒寫到“點”上。2008年,在電視上看到美籍華人錢永健獲取諾貝爾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錢永健表示:“我是美國科學家,這一點很確定。我不是中國科學家。血統(tǒng)出身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身分?!边@段話讓程萬軍感慨萬千?!伴偕茨蟿t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睘槭裁催@一現(xiàn)象頻頻發(fā)生?我們究竟出了什么問題?美國教育更發(fā)達,培養(yǎng)的人才更多,可現(xiàn)實卻是,人才資源相對缺乏的中國,大量人才反而流向美國。即使留下來的人才,也往往不能做到人盡其用,隨著時間推移,他們要么能力下降,要么干脆被“廢掉”。“中國的歷史,就是人才流失史?!背倘f軍拋開了手中的《二十四史》,開始大聲疾呼:“再不重視人才流失的問題,再不改善人才的生存環(huán)境,我們將付出更慘重的代價。”▲人才退化令人憂——程萬軍如是說晨報:您為何特別關注人才的話題?程萬軍:我大學畢業(yè)后在國有單位工作,當時單位中有很多年輕人,他們無處施展,終日只能養(yǎng)尊處優(yōu),幾年下來,能力不僅沒提升,反而下降,這促使我去思考:人才究竟應放在什么環(huán)境中才能增長本事?為什么許多人才幾年后不僅沒進步,反而退化了?晨報:為什么呢?程萬軍:因為我們的用人體制有問題,在傳統(tǒng)“大鍋飯”體制下,企業(yè)與個人利益不統(tǒng)一,領導考慮更多的是自己能得到什么好處,而非企業(yè)如何。在這樣的背景下,任人唯親成了常態(tài),人才反而是多余的。當一個企業(yè)的資源都被領導占據(jù)時,那么,在這個企業(yè)中的人才就沒有了施展的空間,逐漸退化,而當一個社會的資源都被少數(shù)人占據(jù)時,那么,這個社會中人才就經常被廢掉。晨報:從那時起,您就開始研究“逆淘汰”了嗎?程萬軍:那時只是有一些感受,思考并不深入,幾年后,我又回到了這樣的氛圍中,發(fā)現(xiàn)情況和10年至20年前完全一樣,沒什么改變,有想法的年輕人在這種環(huán)境下很痛苦。按說那樣一本雜志,對質量要求低,工作量并不大,可那么多人居然完不成。我去以后,一個人承擔一半以上的工作,可我只用忙半個月,剩下的半個月基本在休息。程萬軍:公務員熱點背后是危機▲個人才華可能被埋沒晨報:從何時起,您覺得應該把自己的思考寫出來?程萬軍:2009年,兩件事給我的震動特別大,一是錢永健先生獲獎,另一個是公務員報考熱。媒體報道,競爭最激烈的職位,甚至達到了4000多比1,這種年輕人集體奔仕途的現(xiàn)象,真是好事嗎?大家都在往體制里擠,不知道他們想過沒有,在現(xiàn)有體制諸多問題沒有解決的前提下,對于個人生活來說,那里可能是福地,但對他們的才華而言,那里可能是墳地。種種原因,促使我下決心,把這么多年的思考寫出來。▲為什么人才會流失?晨報:人才流失增加,是否是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副產品?程萬軍:不是這樣的,人才流失在中國一直存在,并非今天才出現(xiàn),比較著名的例子有范文程,正是他獻了“反間計”,誘使崇禎殺掉袁崇煥,在消滅明朝的戰(zhàn)爭中,范文程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范文程是漢人,你可以說他是漢奸,但你不能說他不是人才。晨報:為什么范文程要去幫別人呢?程萬軍:因為他在官場中得不到重用,即使勉強被人用了,他的才華也會很快別體制廢掉。因為傳統(tǒng)的政治體制是基于血緣建立起來的,通過血緣政治,既得利益者可以把已得的利益固化。皇帝的兒子天然就是皇帝,宰相的后代,必然是身居要職,而老百姓的孩子,機會寥寥。血緣政治的根本是任人唯親的,遠離公平,只要奴才,不要人才。在這樣的背景下,沒什么硬關系的范文程當然要投靠別人了。你可以看到,中國歷史上三國、戰(zhàn)國等戰(zhàn)亂時代,反而人才輩出,而和平年代,才人調零。為什么?因為戰(zhàn)亂打破了血緣政治格局,平民有了施展才華的舞臺,而在和平時期,在血緣政治的壓迫下,有的能力退化,成了庸才。晨報:你的意思是,如果沒有明朝滅亡,范文程仍無發(fā)揮的空間?程萬軍:是的,這是傳統(tǒng)政治體制所決定的,可怕的是,這種體制超穩(wěn)定,非戰(zhàn)亂很難打破?!膳碌奈幕瘮⊙Y晨報:是不是可以這樣看,范文程這樣的人才,反而會期望戰(zhàn)亂的格局?程萬軍:是的,當社會固化時,越是下層的人才,會越希望亂,因為只有亂他們才有翻上來的機會,于是,周期性的戰(zhàn)亂不可避免。但問題是。雖然戰(zhàn)亂打破了傳統(tǒng)的政治格局,卻沒能從根本上改變血緣政治的格局。晨報:為什么呢?程萬軍:因為血緣政治已經滲透到我們的文化中,傳統(tǒng)中國人有家無國,他們愿意為家庭犧牲,卻不愿意為國捐軀,這就形成了私民社會,而非公民社會。不僅皇帝在搞家天下,每個官員也都是圍繞家族來分配資源的,普通人也如此,變來變去,還是血緣政治那一套,較難建立起一套公平的用人機制,這就是“文化敗血癥”?!鴽]有治愈的惡疾晨報: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種“文化敗血癥”是否已經徹底治愈了呢?程萬軍:你到今天各大書店看看,到處在熱賣“厚黑學”、“潛規(guī)則”,相反,政治經濟學這樣的“顯規(guī)則”的書卻沒人看,當一個社會中的人們都熱衷于“潛規(guī)則”時,你能說“文化敗血癥”已經治愈了嗎?晨報:為何得不到根治?程萬軍:在私民社會,在缺乏整體公平的背景下,家是真實而生動的。人們從中反而找到了樂趣。所以,大家不想付出犧牲去撞破那張大網,他們退而求其次,只希望在網的縫隙中能穿梭自如,并樂在其中。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私民社會的空間相對增大。所以人們會更安于現(xiàn)狀。▲官處上級還不如考試晨報:那么,如何才能徹底改變人才被毀的情況呢?程萬軍:根本在于改革用人機制。我們現(xiàn)有的人才選拔機制應更多采取考試制,減少推薦制。事實上,考試制度至少在形式上是公平的,比單一的推薦制更好一些,只要官出上級的狀態(tài)不變,“逆淘汰”就不可避免。晨報:官出上級的弊端在哪里?程萬軍:官出考試,人們只需要考出一名合格的負責人就可以了,搭班子是他的事。而官出上級,就是要平衡各方利益,結果班子中往往聚合了多種政治勢力,表面上似乎照顧了內部民主,可事實上,導致了許多單位正職和副職之間在窩里斗,這種情況在古代就很普遍,正職不能免副職,這種用人體制太落后,造成內耗?!鴳ⅹ毩⒌目荚囋撼繄螅何覀儑夷壳安皇且灿泄珓諉T考試嗎?程萬軍:但問題是,考試的權力究竟在誰手里?目前公務員考試方式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出現(xiàn)了一些怪題、偏題,我的建議是,應把考試權更加集中,考試權過于分散,管理不便,不利于選拔出真正的人才。我認為應成立獨立的國家考試院,這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晨報:可考試院在國外并不普遍?程萬軍:這要考慮到中國的具體國情,西方文官體制比較成熟,有沒有獨立的考試院并不重要,中國大環(huán)境還存在缺陷,考試院可以營造一個相對公平的小環(huán)境,這也可以有效避免“逆淘汰”,更好地保護人才。陳輝\文節(jié)選自《北京晨報》2010年1月18日B05版、2010年1月19日BO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