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骨科康復醫(yī)學概論
第一節(jié) 骨科康復理念
第二節(jié) 手術后康復
一、進展
二、任務
三、注意事項
第三節(jié) 骨科康復技術
第四節(jié) 康復梯隊的運行
第2章 骨科康復臨床基礎
第一節(jié) 康復治療基礎
一、電療法
二、光療法
三、超聲波療法
四、冷療和熱療
五、磁療法
六、水療法
第二節(jié) 臨床功能檢查與評定
一、肌力評定
二、關節(jié)活動度測定
第3章 四肢手術后康復概論
第一節(jié) 康復的觀點
一、術后體位不等同功能位
二、等長運動的作用
三、助力主動運動的意義
四、早期負荷和功能協(xié)調訓練
第二節(jié) 基本的康復處置
一、術后體位
二、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
三、肌力增強訓練
四、行走訓練
第三節(jié) 懸吊療法
一、髖關節(jié)
二、膝關節(jié)
三、肩關節(jié)
四、肘關節(jié)
第四節(jié) 關節(jié)持續(xù)被動運動
第五節(jié) 電療的康復作用
一、治療性電刺激(TES)作用
二、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
第六節(jié) 水中訓練
一、局部水中訓練
二、全身水中訓練
第七節(jié) 神經與運動器系的協(xié)調訓練
一、協(xié)調訓練目的
二、協(xié)調訓練實施
三、協(xié)調訓練適應證
第八節(jié) 矯形器的使用
一、功能性矯形器
二、免荷矯形器
三、防止攣縮的矯形器
第4章 上肢手術后康復
第一節(jié) 肩部和上臂
一、康復原則
二、康復實施
第二節(jié) 肘部和前臂
一、康復原則
二、康復實施
第5章 手外科手術后康復
第一節(jié) 康復觀點
一、確實外固定和早期康復
二、手的休息位和功能位
三、術后腫脹、水腫的預防
四、遞增式功能鍛煉
五、主動運動和被動運動
六、矯形支具
第二節(jié) 康復原則
一、術后的穩(wěn)定和固定
二、上肢上舉運動
三、外固定解除后的康復
四、手的主動運動
五、手的被動運動
六、動力型支具
附:Sudeck癥候群,肩腕癥候群
第三節(jié) 康復實施
一、橈骨遠端骨折外固定支架術后
二、尺骨縮短內固定術后
三、尺骨短縮下橈尺關節(jié)融合術后
四、關節(jié)鏡下滑膜切除術后
五、舟狀骨骨折螺釘內固定術后
六、拇指掌骨骨折克氏針固定術后
七、示指至小指骨折克氏針固定術后
八、掌指骨接骨板固定術后
九、中遠節(jié)指骨骨折固定術后
十、伸肌腱斷裂修補術后
十一、屈肌腱斷裂修補(移植)術后
十二、肌腱粘連松解術后
十三、腕管綜合征術后
十四、植皮術后
十五、掌筋膜攣縮成形術后
十六、斷肢(指)再植術后
第四節(jié) 周圍神經術后康復要點
一、手術后固定與康復介入
二、術后末梢神經的恢復
三、運動功能的康復
四、感覺再訓練
五、運動和感覺功能評定
第五節(jié) 常見神經術后康復實施
一、臂叢神經損傷神經移位術后
二、正中神經麻痹功能重建術后
三、橈神經麻痹(高位)功能重建術后
第6章 下肢手術后康復
第一節(jié) 髖部
一、康復原則
二、康復實施
第二節(jié) 大腿部
一、康復原則
二、康復實施
第三節(jié) 膝部
一、康復原則
二、康復實施
第四節(jié) 小腿和足部
一、康復原則
二、小腿康復實施
三、足部康復實施
第五節(jié) 其他
第7章 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后康復
第一節(jié) 康復觀點
第二節(jié) 康復實施
一、人工肱骨頭置換術后
二、全肩關節(jié)置換術后
三、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后
四、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
五、人工髖關節(jié)翻修術后
六、人工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
七、人工踝關節(jié)置換術
第8章 脊柱外科手術后康復
第一節(jié) 康復觀點
第二節(jié) 頸椎
一、康復原則
二、康復實施
第三節(jié) 胸腰椎術后
一、康復原則
二、康復實施
第9章 相關脊髓損傷的康復
第一節(jié) 康復觀點
一、基本檢查
二、損傷平面評定
三、損傷程度評定
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定
五、預后評定
第二節(jié) 康復實施
一、臥床基本功能訓練階段
二、輪椅訓練階段
三、站立訓練階段
四、行走訓練階段
……
第10章 小兒骨科手術后康復
第11章 截肢手術后康復
第12章 傳統(tǒng)醫(yī)學的臨床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