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恕與劉惠恕先生完成的上海市黨校系統(tǒng)2007年度科研立項課題《中國近現代疆域問題研究》是一部重要的學術專著。講其重要,首先是由于研究中國近現代疆域問題,具有維護祖國領土主權尊嚴不容侵犯的現實意義。2004年10月6日溫家寶總理出訪越南時,曾深刻闡述了中國政府與鄰國關系相處的方針政策是:“長期穩(wěn)定、面向未來、睦鄰友好、全面合作?!奔热灰澳类彙?,就需要相鄰國家相互尊重歷史事實,本于平等協商、互利互惠的態(tài)度,通過談判妥善解決邊界領土等歷史遺留問題,以做到符合與界國家的共同利益,有利于維護亞太地區(qū)乃至全球的安全與發(fā)展。但是,現在中國周邊有的國家不顧近代中國不斷遭受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割地賠款、充滿恥辱的歷史事實,試圖繼承近代東西方列強的侵華衣缽,強迫新中國政府承認過去帝國主義國家強加給中國的、歷屆中國政府都未曾承認過的不平等邊界條約,以謀求本民族的最大私益。這就需要研究中國近現代疆域變遷問題,用歷史事實答復周邊有的國家對中國的領土要求。以實例為證,則如中印之間有關“麥克馬洪線”的領土主權爭執(zhí)問題,南海與界國家對于中國南海主權的非分要求問題,中日之間有關釣魚島主權與東海油氣田主權歸屬問題,以及“長白山”的主權歸屬問題等等。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只能通過歷史事實來說話。而說清上述領土主權屬于中國的歷史事實,對于知曉過去甚少的當代青年人,也是一種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為重述近代中國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一個多世紀中戰(zhàn)敗、割地、賠款的屈辱事件(這些歷史事件迄今對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產生著影響),能教育青年一代勿忘國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振興中華。因此,研究中國近現代疆域問題,亦是嚴肅的政治問題,它具有替政府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制定有關方針政策提供佐證材料的學術意義,同時還具有教育青年人勿忘國恥的愛國主義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