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實套袋栽培技術是目前生產高檔果品的重要措施之一。套袋可促進果面著色、增進果面光潔、預防病蟲害、降低農藥殘留,對擴大果品外銷、提高國際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0世紀初,日本為防止桃小食心蟲的危害,率先在梨、葡萄上進行了套袋試驗,幾年后又在蘋果上應用。從生產實踐觀察,果實套袋除可防止害蟲危害外,還有促進著色、使果實表面光潔無銹、果品售價高等優(yōu)點,因此套袋成為日本果樹栽培的一項常規(guī)技術,并已研制出針對各樹種、各品種的相應果袋類型。我國大規(guī)模水果套袋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山東果樹主產區(qū)首先引進防病、防蟲的日本紙袋和韓國紙袋應用于蘋果上,隨后,在梨、葡萄、桃等樹種應用。進口紙袋比較昂貴,為了降低套袋栽培成本,許多科研、企業(yè)及有關部門進行了國產紙袋的研制與開發(fā),同時多個企業(yè)研制出了果實袋專用紙、制袋機、涂布分切機和防水黏合劑等。目前,我國紙袋的生產幾近實現國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