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的意大利文藝復興標志著歐洲歷史從中世紀黑暗到近代文明的轉折。中國16世紀的明代,伴隨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同樣開始了這一歷史的進程。它表現在由人文啟蒙思潮帶動下的詩歌、小說、戲曲、繪畫等領域。一方面,歷經數十年明清易代之際的戰(zhàn)爭破壞,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文化鉗制政策,在焚書禁書,大興文字獄的同時,又汲取了明朝敗亡的教訓,重開八股科舉,提倡尊孔讀經,重樹理學的權威;另一方面,漢族內部深感亡國之痛的知識分子在總結興亡時,激烈批判明代啟蒙思潮的空談誤國,對以李贄為代表的人文啟蒙運動大張撻伐。理學復興,16世紀以來的文化啟蒙終于在這一內外夾擊中淹沒?!妒涞?文藝復興":中國近代文明的曙光》力圖重構這一歷史的輝煌,務使這一長達300年的冤案得以昭雪,走出清代以來深陷的文化誤區(qū),開展我國自身的這段“文藝復興”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