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書齋篇)
中國宗教社會科學的穩(wěn)步發(fā)展和面臨的挑戰(zhàn)(代序)
“書齋篇”題解
方法論探討與理論反思
鳳凰涅槃——中國宗教學三十年
宗教比較研究的復雜性
概念、定義、比較方法及其他——為理解當代中國的宗 教與靈性應有的準備
中國宗教社會科學研究中的歷史因素
各國宗教區(qū)別之理論解釋對中國的適用性
世俗化與去世俗化的對立與并存
政治體中的信徒——公民困境:群體資格路徑
社會科學本土化與宗教研究:邁向中國宗教社會學
宗教與中國社會
“全球化”的宗教與中國政教關系
中國大陸與臺灣的世俗國家與宗教社會之關系
宗教市場中政府管制的經濟分析
關于宗教組織進入社會服務領域的機制問題
中國的宗教儀式和公益
華人社會中的宗教與環(huán)保初探
傳統(tǒng)與現代
中國佛教哲學的現代意義
菩薩公民:近代中國佛教徒的身份重構
新興的亞洲基督教:性別角色及家庭結構變化
作為“洋教”和“華教”的基督新教在現代中國
傳統(tǒng)中華文明的宗教包容與外來宗教的本土化模式—— 以伊斯蘭教為例
中外伊斯蘭教蘇菲派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儒學與儒教
當代中國的儒家精神
跨越社會障礙:儒家“仁”的概念
從北京到波士頓:新儒家全球化之未來貢獻
儒家之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