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硬件、外部設備與維護單片機技術及工程實踐

單片機技術及工程實踐

單片機技術及工程實踐

定 價:¥38.00

作 者: 林土勝 編著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新世紀電子信息平臺課程系列教材
標 簽: 維修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1287957 出版時間: 2010-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351 字數:  

內容簡介

  《單片機技術及工程實踐》結合工程實踐系統地介紹了單片機技術原理及其應用。51系列單片機是應用得最廣泛、最適合初學者學習的單片機。全書共9章,內容分為三個層次。第1~6章為基礎部分,介紹了單片機硬件結構、指令系統、內部功能、總線擴展、外圍接口和調試方法。第7章為單片機技術的應用實踐部分,所提供的示例和思考方法都與基礎原理緊密結合,通過動手實驗驗證以加深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培養(yǎng)實踐能力。第8、9章對工程應用中出現的問題開展單片機技術的進階學習和串行總線擴展技術的系統性學習,以提高對單片機技術的實際運用能力?!秵纹瑱C技術及工程實踐》融合了作者多年的教學和科研實踐以及工程經驗,書中內容和技術資料豐富,提供的實例全部通過驗證,并附有匯編語言和C語言的程序源代碼供對照參考,讀者也可根據不同層次的需求來選擇學習?!秵纹瑱C技術及工程實踐》既可作為工科院校本科生單片機課程的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學習以及從事單片機技術培訓、開發(fā)和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單片機技術及工程實踐》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51系列單片機的硬件結構
1.1 單片機概述
1.1.1 微型計算機的基本功能構件
1.1.2 單片機的發(fā)展概況
1.1.3 51系列8位單片機的基本類型
1.2 51系列單片機芯片結構
1.2.1 51系列單片機基本組成結構
1.2.2 51系列單片機的引腳及其功能
1.3 51系列單片機的中央處理器
1.3.1 運算部件
1.3.2 控制部件1
1.3.3 CPU的工作時序1
1.4 存儲器結構及存儲空間1
1.4.1 程序存儲器1
1.4.2 片內數據存儲器1
1.4.3 特殊功能寄存器1
1.4.4 片外數據存儲器2
1.5 并行I/O接口2
1.5.1 P0口的結構及功能2
1.5.2 P1口的結構及功能2
1.5.3 P2口的結構及功能2
1.5.4 P3口的結構及功能2
1.5.5 I/O口的帶載能力及要求2
1.6 51系列單片機的工作方式2
1.6.1 復位方式2
1.6.2 程序執(zhí)行方式2
1.6.3 低功耗方式2
1.6.4 編程方式2
1.6.5 加密方法2
練習與思考2
第2章 指令系統3
2.1 指令系統概述3
2.1.1 指令格式3
2.1.2 指令分類3
2.1.3 符號說明3
2.2 尋址方式3
2.2.1 立即尋址3
2.2.2 直接尋址3
2.2.3 寄存器尋址3
2.2.4 寄存器間接尋址3
2.2.5 基址加變址間接尋址3
2.2.6 相對尋址3
2.2.7 位尋址3
2.3 指令系統及應用3
2.3.1 數據傳輸類指令3
2.3.2 算術運算類指令4
2.3.3 邏輯運算類指令4
2.3.4 控制轉移類指令4
2.3.5 位操作類指令4
2.4 偽指令4
2.5 部分指令用法說明5
練習與思考5
第3章 51系列單片機內部功能5
3.1 定時器/計數器功能5
3.1.1 定時器/計數器T0、T1的結構及原理5
3.1.2 定時器/計數器T0、T1的工作模式5
3.1.3 定時器/計數器T26
3.1.4 定時器/計數器的初始化6
3.1.5 利用門控位GATE測量脈沖寬度6
3.2 中斷系統功能6
3.2.1 中斷源和中斷向量6
3.2.2 中斷控制6
3.2.3 中斷響應7
3.2.4 中斷服務程序及其初始化7
3.2.5 運用中斷功能的程序單步調試7
3.3 串行口通信功能7
3.3.1 串行通信基本知識7
3.3.2 串行口控制器7
3.3.3 串行口的工作方式7
3.3.4 串行口的多機通信8
3.3.5 串行通信的波特率8
3.3.6 異步通信的奇偶校驗8
3.3.7 串行口的通信應用8
練習與思考8
第4章 并行總線擴展技術9
4.1 并行總線擴展9
4.1.1 并行總線擴展方法9
4.1.2 單片機的最小系統9
4.1.3 并行總線的地址譯碼9
4.2 常用擴展器件9
4.2.1 8位D鎖存器9
4.2.2 8位單向總線驅動器9
4.2.3 8位雙向總線驅動器9
4.2.4 3-8譯碼器9
4.2.5 4-16譯碼器9
4.3 存儲器的擴展9
4.3.1 程序存儲器的擴展9
4.3.2 數據存儲器的擴展9
4.3.3 混合存儲器的擴展10
4.4 I/O口擴展10
4.4.1 鎖存器擴展輸出口10
4.4.2 鎖存器擴展輸入口10
4.4.3 三態(tài)門擴展輸入口10
4.4.4 I/O口的混合擴展10
練習與思考10
第5章 外圍接口技術10
5.1 鍵盤接口10
5.1.1 獨立式鍵盤接口10
5.1.2 撥碼盤接口10
5.1.3 矩陣鍵盤掃描法11
5.1.4 矩陣鍵盤反極法11
5.1.5 矩陣鍵盤位操作法11
5.1.6 矩陣鍵盤接口的工作方式11
5.2 LED顯示器接口11
5.2.1 LED顯示器結構11
5.2.2 LED靜態(tài)顯示方式11
5.2.3 LED動態(tài)顯示方式12
5.3 A/D轉換器接口12
5.3.1 A/D轉換器概述12
5.3.2 8位并行A/D轉換器ADC080912
5.3.3 8位串行A/D轉換器TCL548/54912
5.4 D/A轉換器接口13
5.4.1 D/A轉換器概述13
5.4.2 8位并行DAC0832轉換器13
5.5 隔離、執(zhí)行機構與單片機接口13
5.5.1 光電耦合器與單片機接口13
5.5.2 繼電器與單片機接口13
5.5.3 固態(tài)繼電器與單片機接口13
5.5.4 集電極開路門接口電路14
5.5.5 達林頓晶體管陣列驅動電路14
練習與思考14
第6章 單片機應用系統設計與調試14
6.1 單片機應用系統的設計環(huán)節(jié)14
6.2 硬件功能的設計原則14
6.2.1 單片機應用系統的硬件組成14
6.2.2 硬件設計的考慮14
6.3 軟件功能的設計原則14
6.4 51系列單片機開發(fā)工具與方式14
6.4.1 在線仿真14
6.4.2 軟件仿真15
6.4.3 在線編程15
6.5 單片機應用系統的調試15
6.5.1 硬件調試15
6.5.2 軟件調試15
練習與思考15
第7章 單片機技術應用實踐15
7.1 定時器/計數器在音樂發(fā)生器中的應用15
7.1.1 設計思路與依據15
7.1.2 硬件電路設計15
7.1.3 軟件設計15
7.1.4 應用說明16
7.2 中斷技術的雙向識別16
7.2.1 設計思路和依據16
7.2.2 硬件設計17
7.2.3 軟件設計17
7.2.4 應用說明17
7.3 串行通信的自發(fā)自收17
7.3.1 設計思路和依據18
7.3.2 硬件設計18
7.3.3 軟件設計18
7.3.4 應用說明19
7.4 融合定時控制的鍵盤輸入19
7.4.1 設計思路和依據19
7.4.2 硬件設計19
7.4.3 軟件設計19
7.4.4 應用說明19
7.5 混合控制技術的紅外遙控20
7.5.1 設計思路和依據20
7.5.2 硬件設計20
7.5.3 軟件設計20
7.5.4 應用說明21
練習與思考21
第8章 單片機工程技術進階21
8.1 中斷返回與抗干擾21
8.1.1 硬件Watchdog及與單片機的接口21
8.1.2 Watchdog脈沖設置與復位可靠性分析21
8.1.3 中斷返回與軟件Watchdog機理21
8.1.4 中斷返回與軟件Watchdog實驗驗證21
8.1.5 軟件Watchdog的熱啟動改進措施22
8.1.6 防錯位干擾的空操作措施22
8.2 待機與鍵盤喚醒技術22
8.2.1 待機與喚醒方法的考慮22
8.2.2 待機方式的鍵盤喚醒電路22
8.3 數據冗余恢復技術23
8.3.1 冗余數據的存放區(qū)域考慮23
8.3.2 數據冗余恢復的表決策略23
8.4 交流電斷電檢測與信息保護技術23
8.4.1 交流電斷電檢測模塊的構思與實現23
8.4.2 交流電斷電檢測的信息保護23
8.5 PC與多單片機通信的工程問題25
8.5.1 PC與單片機的邏輯電平轉換接口25
8.5.2 PC與多單片機通信的問題分析25
8.5.3 PC與多單片機通信的處理措施25
8.5.4 PC與多單片機通信的實驗驗證25
8.6 點陣字符LCM造字與顯示技術26
8.6.1 點陣字符LCM的功能結構簡介26
8.6.2 點陣字符LCM的用戶造字26
8.6.3 點陣字符LCM的時序26
8.6.4 點陣字符LCM的指令系統26
8.6.5 單片機與LCM接口的編程方法26
8.7 實時日歷時鐘27
8.7.1 DS12C887的引腳及存儲器27
8.7.2 DS12C887寄存器A~D的功能27
8.7.3 DS12C887的讀數方法與復位27
8.7.4 DS12C887的讀/寫時序27
8.7.5 DS12C887與單片機的接口電路27
練習與思考28
第9章 串行總線擴展技術28
9.1 SPI總線擴展技術28
9.1.1 SPI總線概述28
9.1.2 SPI總線擴展電路28
9.1.3 SPI總線數據交換原理28
9.1.4 SPI時鐘相位和極性28
9.1.5 SPI總線采樣的軟件實現28
9.1.6 51系列單片機的SPI擴展應用29
9.2 Microwire總線擴展技術29
9.2.1 Microwire總線概述29
9.2.2 Microwire總線擴展電路29
9.2.3 Microwire總線串行E2PROM的數據傳輸29
9.2.4 51系列單片機與Microwire串行E2PROM的應用29
9.3 I2C總線擴展技術30
9.3.1 I2C總線概述30
9.3.2 I2C總線時序30
9.3.3 I2C總線串行器件的數據傳輸方法30
9.3.4 51系列單片機與I2C串行E2PROM的擴展應用31
9.4 單總線擴展技術31
9.4.1 單總線概述31
9.4.2 單總線工作原理32
9.4.3 單總線信號傳輸時序32
9.4.4 單總線的ROM命令32
9.4.5 單總線的功能命令32
9.4.6 51系列單片機與單總線器件的擴展應用32
9.5 幾種串行總線技術的比較33
練習與思考33
附錄34
附錄A 51系列單片機按字母順序排列的指令表34
附錄B 特殊功能寄存器綜覽表34
附錄C 內部RAM空間結構布局圖34
附錄D IC封裝含義匯總34
附錄E SPI總線的8位MCU34
附錄F SPI總線的外圍器件34
附錄G I2C總線的8位MCU35
附錄H I2C總線的外圍器件35
參考文獻3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