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是平的”。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這是一個信息過剩的時代。這是一個文字消解的時代。這是一個傳統(tǒng)經典被解構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再來編這樣的一本書,有價值嗎?當我讀到此書的校樣時,我的困惑立即消除了,并不由地興奮了起來?!兜诒壤沟牡叵掠∷⑺?,我至今還記得這篇課文是怎樣寫空間方位的,這種寫作順序對我今天擁有的寫作能力起到了相當影響。是《漁夫和金魚的故事》,讓我愛上了普希金的作品,也愛上了俄羅斯文學。那《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我至今還能復述出個大概。山西平陸的六十一名民工,因食物中毒而生命垂危,中共平陸縣委第一書記郝世山連夜組織搶救黎明之前,特效藥終于及時送達,六十一名“階級兄弟”化險為夷。今天.我們已經很少聽到“階級兄弟”的說法了,也有人揭出了該事件的真相,但是我們依然需要“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兄弟”中閃爍的人性光輝。還有《十里長街送總理》《普通勞動者》《儉以養(yǎng)德》這些都是我在二十多年前讀中學時所學過的課文。十多年前,我踏上三尺講臺,和學生們一起學習這些今日看來的“老”課文。第一次教《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語文課簡直成了生物課?!俺砸粔q長一智”后,我才教出了“科學小品”的味道來。《沁園春·雪》,我至今都能倒背如流,為了教出潤之的大氣魄,我想方設法找來了《毛澤東詩詞手跡》,讓學生邊欣賞那龍蛇飛舞、豪放酣暢的書法,邊大聲背讀“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碑斘矣眯慕踢^那篇富有人生哲理的優(yōu)美散文《釣勝于魚》后,我深深地懂得了“釣”的情趣和境界,垂釣的過程是修心養(yǎng)性的過程,也是體悟人生的過程,名與利只能顯赫一時,唯有對事業(yè)的追求才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