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心理學一次讀完15位心理學大師經典講義

一次讀完15位心理學大師經典講義

一次讀完15位心理學大師經典講義

定 價:¥19.80

作 者: 陳書凱 編著
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心理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1773505 出版時間: 2010-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26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精心選取世界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阿德勒、榮格、霍妮和弗羅姆等人的經典之作,分別從性欲、社會、生活環(huán)境、文化傳統(tǒng)等方面對人的病態(tài)心理、夢的形成、人性、自由、性欲、愛欲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心理分析。本書用極為精煉的語言對《夢的解析》、《性學三論》、《愛欲與文明》、《理解人性》、《心靈、自我與社會》、《尋求靈魂的現(xiàn)代人》、《發(fā)展認識論原理》、《逃避自由》、《科學與人類行為》、《心理學原理》、《人猿的智慧》、《心理學的理論和體系》、《童年與社會》、《存在心理學探索》、《我們時代的病態(tài)人格》、《社會學習論》等15位心理學專家經典著作的主要觀點進行了高度概論,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既可以節(jié)省讀者的學習時間,又可以把握這些經典著作的主要思想以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作者簡介

暫缺《一次讀完15位心理學大師經典講義》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Freud,1856-1939)
《性學三論》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一、精神癥中性變態(tài)盛行的原因
二、童年的性潛伏期及其中斷
三、原欲理論
四、對性倒錯的預防
五、性本能
六、文明的三個階段
七、關于性的三個問題
八、禁欲的后果
《夢的解析》
一、夢的解析方法
二、心理結構的潛意識論
三、心理動力的本能論
四、夢是人潛意識欲望的表達和實現(xiàn)
第2位 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
《理解人性》 弗雷德·阿德勒
一、兩性差異和勞動分工
二、性格的性質和起源
三、社會感對性格發(fā)展的重要性
四、性格發(fā)展的方向和類型
五、氣質和內分泌腺
六、攻擊性性格特征
七、非攻擊性性格特征
第3位 喬治·哈伯德·米德
(George Herbert Mead,1863-1931)
《心靈、自我與社會》 喬治·哈伯德·米德
一、行為主義與心理學平行論
二、心靈與符號
三、心靈與反應及環(huán)境的關系
四、自我與主體
五、“主我”與“客我”
六、個人主義自我理論與社會自我理論的對比
七、沖突與整合
第4位 皮亞杰(Plaget Jean,1896-1980)
《發(fā)展認識論原理》 皮亞杰
一、感知運動
二、形式運思
三、從本能到智力
四、自我調節(jié)系統(tǒng)
五、邏輯的認識論
六、建構主義與新特點的創(chuàng)造
第5位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
《心理學原理》 威廉·詹姆斯
一、對目的的追求和選擇是心靈存在的標志
二、關于大腦半球的一般觀點
三、顱相學的觀念
四、局限于大腦半球的人的意識
五、刺激的聚合
六、靈魂理論
七、心理學中的錯誤之源
八、意識與空間的關系
第6位 埃里奇·弗羅姆(Erich Fromm,1900-1980)
《逃避自由》 埃里奇·弗羅姆
一、人與自由
二、工業(yè)制度對內在自由的影響
三、逃避自由
四、權威主義
五、自由與自發(fā)
第7位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G.Jung,1875-1961)
《尋求靈魂的現(xiàn)代人》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一、夢的分析理論
二、集體潛意識學說
三、心理類型的劃分
四、中年期的重要性
五、榮格與弗洛伊德的主要分歧
第8位 查普林(James.P.Chaplin,1919年生)
《心理學的體系和理論》 查普林
一、心理學各學派
二、知覺與資訊加工論
三、超感知覺
四、《巴甫洛夫與條件反射》
第9位 沃爾夫岡·苛勒(Kohler·Wolfgang,1887-1967)
《人猿的智慧》 沃爾夫岡·苛勒
一、迂回法
二、工具的利用
三、物體的擺弄
四、工具的制造
五、工具的制造(續(xù)):建筑
六、利用中介物體的迂回
七、“機會”和“模仿”
八、形的處理
第10位 哈伯德·馬爾庫塞(Herbert Marclise,1898-1979)
《愛欲與文明》 哈伯德·馬爾庫塞
一、自由與奴役
二、愛欲與政治
三、弗洛伊德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融合
第11位 卡倫·霍妮(Karen Horney,1885年生)
《我們時代的病態(tài)人格》 卡倫·霍妮
一、關于精神癥的幾個觀點
二、霍妮對弗洛伊德思想的繼承
三、霍妮與弗洛伊德思想的分歧
第12位 亞伯拉罕·H·馬斯洛
(Abraham.H.Maslow,1908-1970)
《存在心理學探索)) 亞伯拉罕·馬斯洛
一、人本主義心理學的過渡性
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研究重點
三、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成就
四、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缺陷
第13位 艾瑞克·H·艾瑞克森
(Erik.H.Erikson,1902-1994)
《童年與社會》 艾瑞克·H·艾瑞克森
一、欲力和侵犯性
二、蘇語印第安兒童的教育
三、自我、本我和超我
四、擺脫焦慮
第14位 斯金納(B.F.Skinner,1904-1990)
《科學與人類行為》 斯金納
一、人類行為的內部“原因”
二、操作性條件反射
三、控制的技術
四、思維中的創(chuàng)造性
五、社會環(huán)境
第15位 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 )
《社會學習論》 班杜拉
一、班杜拉的生平
二、《社會學習論》的主要內容
三、貫穿于本書的重要思想及其對心理學發(fā)展的貢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