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允吉教授長期從事佛教與中國文學關系的研究,成果卓然。本書是作者近三十年來相關成果的最新結集,收錄論文33篇,駢文序7篇,附訪談錄一種。關于此課題,一些現代學者如梁啟超、鄭振鐸、錢鍾書、季羨林、向達、饒宗頤等已做了篳路藍縷的工作,作者在前輩的基礎上,著力于在魏晉南北朝與唐代兩個時期選擇專題作深入研究。其論文涉及佛學對中國文學影響的諸多方面,如佛經的行文結構與文學體制的影響、佛經故事和佛經寓言的影響、佛傳文學和佛教敘事詩的影響、佛教人物和古印度神話人物的影響、佛教文化和美學思想的影響、佛經翻譯文字的語言風格產生的影響等。其論王維、韓愈、李賀三家詩與佛教的內部關系,尤為學界所矚目。在治學方法上,作者能兼取傳統(tǒng)方法和新方法兩者之長,在擴大思維空間的同時又重視實證。其論說精辟深細、行文勝義迭出。通過這些饒有理致的文章,能使讀者重新發(fā)現古代文學研究中一個異常豐... (展開全部) 陳允吉教授長期從事佛教與中國文學關系的研究,成果卓然。本書是作者近三十年來相關成果的最新結集,收錄論文33篇,駢文序7篇,附訪談錄一種。關于此課題,一些現代學者如梁啟超、鄭振鐸、錢鍾書、季羨林、向達、饒宗頤等已做了篳路藍縷的工作,作者在前輩的基礎上,著力于在魏晉南北朝與唐代兩個時期選擇專題作深入研究。其論文涉及佛學對中國文學影響的諸多方面,如佛經的行文結構與文學體制的影響、佛經故事和佛經寓言的影響、佛傳文學和佛教敘事詩的影響、佛教人物和古印度神話人物的影響、佛教文化和美學思想的影響、佛經翻譯文字的語言風格產生的影響等。其論王維、韓愈、李賀三家詩與佛教的內部關系,尤為學界所矚目。在治學方法上,作者能兼取傳統(tǒng)方法和新方法兩者之長,在擴大思維空間的同時又重視實證。其論說精辟深細、行文勝義迭出。通過這些饒有理致的文章,能使讀者重新發(fā)現古代文學研究中一個異常豐富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