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編 馬克思哲學的理論背景
第一章 究竟什么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
第二章 康德:自然辯證法的創(chuàng)制者
第三章 一個被遮蔽了的康德問題
第四章 康德的兩種因果性概念
第五章 實踐觀和自由觀:康德vs馬克思
第六章 馬克思對康德哲學革命的揚棄
第七章 重思馬克思哲學與黑格爾哲學的關系
第八章 思維與存在:同質性vs異質性
第九章 讓馬克思從費爾巴哈的陰影中走出來
第十章 馬克思主義的第四個來源和第四個組成部分
中編 馬克思哲學的深度闡釋
第一章 兩種不同的歷史唯物主義概念
第二章 歷史事實、客觀規(guī)律和當代意義
第三章 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敘述方法
第四章 自然辯證法vs社會歷史辯證法
第五章 超越物質本體論
第六章 實踐詮釋學
第七章 物、價值、時間與自由
第八章 異化理論的視角轉換
第九章 現(xiàn)代性之診斷
第十章 資本詮釋學
下編 馬克思哲學的當代啟示
第一章 哲學的困惑和魅力
第二章 追問“哲學基本問題”的合法性
第三章 存在、自然存在和社會存在
第四章 西方哲學史研究中的三個神話
第五章 如何理解并翻譯貝克萊的命題esse is percipi
第六章 究竟如何理解尼采的話“上帝死了”
第七章 培植公平正義觀念的文化土壤
第八章 “天人關系”說之顛覆
第九章 美學研究新論
第十章 喜劇美學宣言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