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動機、目的與選題意義
二、研究范圍與內容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知識產權私權屬性的分析框架與初步結論
一、研究前提:對知識產權概念的限定
二、知識產權私權屬性的分析
三、對知識產權公權化理論的回應
第三章 結論驗證(一):對第一部版權法的考察
一、對《安娜法令》之前的版權歷史回顧
二、對《安娜法令》中“版權”的屬性分析
三、小結:從單向度控制到相互依賴——纏繞的王室寵臣的特權與作者的私權
第四章 結論驗證(二):對第一部專利法的考察
一、1624年英國《壟斷法規(guī)》頒布前的歐洲專利立法與實踐
二、第一部專利權法:對《壟斷法規(guī)》的評介
三、對專利配套制度的考察
四、小結:《壟斷法規(guī)》距離私權有多遠
第五章 結論驗證(三):對晚近知識產權類型的考察——數據庫制作者權
一、數據庫概述
二、對數據庫主要立法文本和司法判例的解讀
三、對成文法未明確保護數據庫情況下的判例考察
四、對數據庫成文法保護的深度挖掘:兩種版權文化傳統(tǒng)及其影響評價
五、結論——版權制度的基點:鼓勵創(chuàng)新+保護投資+兼顧公益
第六章 結論驗證(四):對晚近知識產權類型的考察——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
一、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及其法律保護概述
二、從1984年美國《半導體芯片保護法》到1986年《美日半導體協定》——布圖設計權中的產業(yè)政策取向
三、從1989年《華盛頓公約》到《知識產權協定》中的布圖設計權——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利益競爭
四、《瓦圣那協議》:1996—2003年——布圖設計權中的政治利益及其展開
五、劃定私權的邊界——布圖設計權與公共利益的平衡
六、結論:纏繞的私權、產業(yè)與國家利益
第七章 結論:超越私權——知識產權的政策維度
一、產業(yè)政策工具屬性
二、競爭政策維度
三、公共政策維度
四、無法停止的思考:糅合于知識產權中的私權與國家政策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