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規(guī)民法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研究

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研究

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研究

定 價:¥32.00

作 者: 張康林 著
出版社: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物權 民法 法律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2035183 出版時間: 2009-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38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德國民法典》的精華在于設立總則編,總則編中最卓越的成就在于創(chuàng)立法律行為制度,法律行為制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于創(chuàng)立物權行為理論,而物權行為理論中最精深、最抽象、最玄妙之處在于其無因性。德國比較法學家茨威格特和克茨稱其為"德意志法系的典型特征"??梢哉f,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是德國法的最大成就,也是民法學界爭議最多、最大的問題之一。爭議的意義已超越了該理論本身,從民事理論建設方面,對它的深入研究不僅標志著中國物權法理論的成熟,而且將深刻影響我們對于德國法系民法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從民事制度建設方面,它關系到中國物權法許多具體制度的設計,而且關系到包括債權法在內的其他制度乃至于整個民法典的體系和制度的設計,只有正確解決了最具抽象性的物權行為無因性問題,才能解決諸 如物權變動規(guī)則和原則、不當?shù)美?、公示公信、善意取得、無權處分、權利瑕疵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制度建設問題,它處于整個民事理論的關節(jié)點,具有一通百通的效應。從這個意義上說,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值得我們花氣力探索研究,以期在通透理解該理論的基礎上有所超越與突破,能對其作出合理的解釋、正確的舍取,能把與其相關的一系列制度盤話,使之相互銜接、協(xié)調。

作者簡介

  張康林,1968審10月出生,湖北棗陽人。1996年至2000年在武漢夫學獲得法學學士學位,2001年至2004年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獲得民商法學碩士學位, 2004年至2007年在武漢大學獲得民商法學博士學位,2007年9月至今在中國政法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傳統(tǒng)民法基本理論、物權法、親屬法、戶籍法等。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內容摘要
導言
第一章 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形成的歷史軌跡
第一節(jié) 無因性理論概述
第二節(jié) 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的歷史探源
 第三節(jié) 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的形成與確立
第二章 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之評析
 第一節(jié) 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形成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jié) 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的功能和價值
 第三節(jié) 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之弊端
第三章 我國民法行為無因性理論的舍取
 第一節(jié) 我國對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的繼受狀況
 第二節(jié) 我國未來民法典對物權行為概念的舍取
 第三節(jié) 我國未來民法典對物權行為獨立性的舍取
 第四節(jié) 我國未來民法典對物權行為無因性的舍取
第四章 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舍取后的效應體系
 第一節(jié) 再論負擔行為與處分行為的區(qū)分
 第二節(jié) 再論無權處分——以處分行為與物權行為的 價值沖突為突破口
 第三節(jié) 不當?shù)美颠€請求權之再定性
第五章 物權行為無因性理論的功能代替 
 第一節(jié) 善意取得制度
 第二節(jié) 公示公信原則
 第三節(jié) 保護第三人交易安全規(guī)則的制度選擇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