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研究方法
第二節(jié) 研究意義
一、歷史意義
二、現實意義
第三節(jié) 已有相關研究成果
第四節(jié) 清代前期教化思想特征擷要
一、重振“程朱理學”的教化權威
二、重建“民為邦本”的教化基礎
三、提倡“以禮代理”的教化實踐
第二章 清代前期學校組織與社會教化
第一節(jié) 地方官學中的教化
一、“教化者為治之本,學校者教化之原”
二、訓士規(guī)條
三、教學內容
四、鄉(xiāng)飲酒禮
第二節(jié) 書院與教化
一、清代前期書院的曲折之路
二、書院的社會教化功能
第三節(jié) 蒙學與教化
一、社學
二、義學和義塾
三、蒙學讀物中的倫理教化精神
四、蒙學教化的原則與方法
第三章 非學校的教化途徑(一)
第一節(jié) 鄉(xiāng)約與社會教化
一、鄉(xiāng)約的發(fā)展淵源
二、鄉(xiāng)約的教化與管理功能
三、鄉(xiāng)約與宗族
四、鄉(xiāng)約與保甲
五、圣諭與政治教化
第二節(jié) 宗族與社會教化
一、譜牒教化
二、祠堂中的教化
三、族權與政權
四、家訓族規(guī)中的教化
第三節(jié) 法律與社會教化
一、對民眾加強法律教化
二、以禮入法,禮法合治
三、息訟、戒訟
第四章 非學校的教化途徑(二)
第一節(jié) 通俗小說與社會教化
一、通俗小說的多舛命運
二、通俗小說與社會教化
第二節(jié) 戲劇中的教化
一、戲劇的悲慘境遇
二、戲曲與教化
第五章 社會教化中的“重要他人”和“弱勢群體”
第一節(jié) 士大夫與社會教化
一、官紳
二、學紳
第二節(jié) 婦女——來自社會底層人物的聲音
一、“閨門乃王化之原”
二、三從四德的教化
三、女子道德教化的目標
四、女子教化的獨特方法
第六章 宗教視野中的社會教化
第一節(jié) 清前期統(tǒng)治階級的宗教態(tài)度
第二節(jié) 釋道教化與三教融合
一、道教教化
二、佛教教化
三、三教融合下的教化
第三節(jié) 民間宗教、民間信仰與鄉(xiāng)土教化
一、民間宗教與社會教化
二、淫祠與民間信仰
第四節(jié) 勸善書中的教化
一、善書的歷史演化與流通普及
二、善書中的道德教化
結語
一、社會教化的連續(xù)性與普遍性
二、傳統(tǒng)教化在民間的影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