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的思想一直是人文社科領域談論的熱點。我們一旦廣泛接觸西學,就會發(fā)現政治學要談到韋伯,社會學要談到韋伯,人類學要談到韋伯,研究藝術問題、經濟問題也要談到韋伯。以至于有學者說:“誰掌握了對韋伯的闡釋權,誰就有望執(zhí)學術研究的牛耳?!闭捎诖?,韋伯與馬克思、愛因斯坦一起被稱為對現代世界史產生巨大影響的三位德國人。韋伯之所以享有如此盛名,主要源于他對社會學的貢獻。韋伯對社會學體系的構建主要反映在《經濟與社會》一書中,而此書的精要更是凝縮于其第一章《社會學基本概念》中。世界各國在向本國讀者介紹韋伯思想時,多以此章單獨成書。因為此章雖然解概念,在本書中,我盡可能地簡化了概念的術語學形式,并對其做了大量的改動,以使之易于理解。但是,最精確的表述形式和易為大眾理解的形式并非總能一致。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得不犧牲通俗化、大眾化的目標?!袄斫狻币辉~的含義請參閱卡爾·雅斯帕爾的《普通心理病理學》,也請參閱海因里希。凱爾特在《自然科學概念形成的界限》(第2版)中的一些觀察,特別是齊美爾在《歷史哲學的若干問題》中的討論??梢愿嬖V讀者的是在論述方法方面,如以前我經常在作品中提及的那樣,可以參閱弗里德里希.高特爾的《語言的統治》一書中闡述的過程。誠然,這本書寫得有些晦澀難懂,它所要闡述的觀點也并不是在每個地方都表述得很清楚。在相關內容方面,我要特別指出費迪南·滕尼斯的佳作《共同體與社會》,也還要提到魯道夫·施塔姆勒那本經常將人引入歧途的《唯物史觀視野中的經濟與法律》,讀這本書可以參閱我于1907年在《社會科學文獻》第l4卷上發(fā)表的批判性論文。這篇論文包含了許多以下論述中提到的基本理念。在方法上,我與齊美爾有所不同(他的方法論體現在《社會學》和《貨幣哲學》中),在現在的作品中,我將主觀目的和客觀上適用的“意向”進行了區(qū)分。而齊美爾不僅沒有區(qū)分這兩樣不同的事物,并且還經常故意將它們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