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xué)藝術(shù)小說言情小說戲夢巴黎

戲夢巴黎

戲夢巴黎

定 價:¥20.00

作 者: (英)阿代爾 著,馮濤 譯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叢編項:
標(biāo) 簽: 言情

ISBN: 9787532749867 出版時間: 2010-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188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那是個充滿夢想、激情的年代,那是個電影和性愛的年代。1968年巴黎五月學(xué)運前夕,美國少年馬修在法國電影藝術(shù)館邂逅波希米亞風(fēng)的孿生兄妹泰奧和伊莎貝爾,他們因電影而結(jié)緣。馬修擁有隱秘的同性戀激情,但深深壓抑在心中;泰奧和伊莎貝爾自小就儼然雌雄同體般長大,既是兄妹又是情人。馬修的欲望于是同時指向泰奧和伊莎貝爾,三個如花少年通過沉溺于電影世界的方式深陷于性愛、禁忌、亂倫的情欲,無法自拔——直到五月事件的革命暴力強(qiáng)行闖入,他們甜蜜又迷亂的青春欲望之夢不得不讓位于理想主義的革命激情……小說同名電影已由名導(dǎo)貝托魯奇搬上大銀幕,即貝氏繼《巴黎最后的探戈》之后再度挑戰(zhàn)禁忌、震撼世界的尋夢之作。這部影片在眾多影迷心中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地位。

作者簡介

  吉爾伯特·阿代爾(Gilbert Adair),蘇格蘭作家、電影評論家和記者。 阿代爾1944年出生于愛丁堡。青年時期的吉爾伯特曾長期定居巴黎,后移居英國倫敦。他的作品涉獵廣泛,包括:兒童文學(xué)、批評文學(xué)、小說、劇本和翻譯文學(xué)。他曾憑借翻譯作品《空虛》獲得斯科特·蒙克里夫翻譯獎。早年他在未經(jīng)授權(quán)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了兩部著名的維多利亞時期英語文學(xué)作品(分別是《愛麗絲夢游仙境》和《彼得·潘》)的續(xù)集。1992年至1996年,他為《星期日泰晤士報》的專欄撰稿。他的小說《長島愛與死》(1990)由導(dǎo)演理查德·科維特諾斯基改編為電影。他最著名的作品無疑是《神圣的純真》,這部小說為他贏得了1988年的作家俱樂部處女作獎,后由意大利導(dǎo)演貝托魯奇改編為電影《戲夢巴黎》。之后,吉爾伯特修改了自己的初稿并以同樣的名字再次出版。他的最新作品是自2006年起創(chuàng)作的一組偵探小說,旨在向以阿加莎·克里斯蒂為代表的古典推理小說致敬。

圖書目錄

前言
  有一次去五角場的萬達(dá)影院看電影,出來的時候天黑了,還下大雨,在雨中等了四十分鐘的出租車未果,只好坐了摩托車。摩托車風(fēng)雨中疾駛,到大柏樹下來時,滿身雨水,滿臉淚水,不知道什么時候哭的。不過,因為情景有些像《霧中風(fēng)景》中雨夜摩托車那一段,心中竟隱隱有些興奮。
  每一個影迷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狼狽不堪的時候,面對突然出現(xiàn)的高貴的心上人,因為想到《城市之光》中,破衣爛衫的卓別林遇到重見光明的賣花女,也會又崇高又暗淡地笑一笑吧。還比如,夏日的晚上,坐在自家窗臺上,看到對面人家的丈夫進(jìn)門,剎那間似乎復(fù)制了《后窗》的場景,馬上心頭一緊,現(xiàn)場會不會有《深閨疑云》?啾,那就更不要提我們用來吵架用來戀愛用來凝視用來哭泣的語言或表情了,說“讓我自己呆一會”的時候,用了嘉寶的腔調(diào)。奔跑的時候,用了《四百擊》主人公安托萬的節(jié)奏。想揮手打人的時候,想到貝爾蒙多那一句“你真差勁”,抹抹嘴唇作罷。
  這個世界,對影癡而言,本質(zhì)上就分兩類人,一種依靠電影生活,一種不是。這意思,如果用馬龍.白蘭度的語氣來表達(dá),很牛逼,可倘若置換成《欲望號街車》中布蘭奇的臺詞,“我總是依靠陌生人的好心生活”,那又很凄涼。又牛逼又凄涼,就是阿代爾的小說《戲夢巴黎》中三個影癡的因果。1968年巴黎五月事件前夕,美國少年馬修和法國孿生兄妹相遇,室外是起因電影的革命,室內(nèi)是肇始情欲的電影,最后,室內(nèi)的電影在室外謝幕。
  相比貝托魯奇根據(jù)此書改編的著名電影,我更喜歡小說本身,尤其是結(jié)尾,馬修的死顯得不僅必要而且必然。另外,雖然影片中的三個主人公都青春性感到奪人性命,我也還是更喜歡小說中肉身顯得不那么逼人的馬修、伊莎貝爾和泰奧,畢竟這三個人的相遇不是為了亂倫,而是貢獻(xiàn)一份如假包換的電影排行榜。也是這個原因,背景中的革命只是小說里的幾個蒙太奇,而馬修之死幾乎說不清是革命還是反革命,反正,當(dāng)三個年輕人從一張床上起身走到大街,有人覺得他們的夢結(jié)束了,有人覺得他們進(jìn)入了更深的一場夢,但不管怎樣,這三個人還有革命的1968可以委身,我總覺得,他們真幸福!可惜的是,作者不是用戈達(dá)爾而是用特呂弗總結(jié)了他們的命運,所以,本來可以成為《筋疲力盡》的革命性作品,在最后一刻,暴露出小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不過,我得說,這種軟弱因為如此坦誠,幾乎可以為所有人的青春招魂。而且,實事求是地說,對人生而言,特呂弗更可貴還是戈達(dá)爾更重要,誰也沒法回答。
  小說中,最引人稱道的橋段就是不斷出現(xiàn)的電影引用,約翰.福特、弗蘭克.卡普拉、亨利.金、博扎奇、科克托、伯格曼、安東尼奧尼、戈達(dá)爾、布朗寧、費里尼、特呂弗,再加上嘉寶、彼得,洛爾、讓娜‘莫羅、德納芙、讓一皮埃爾.萊奧、黛德麗、海華絲……這些名字中的任何一個,都足夠打動你吧,而閱讀《戲夢巴黎》的快感還在于,阿代爾以百分百影迷的方式給出的電影評分,簡直比《電影手冊》還權(quán)威,而作家對我們的召喚,還在于,他以最激烈的方式幫我們回憶,在一窮二白的青春時代,我們靠什么走了過來,但中間又丟失了什么,這個,就是小說結(jié)尾的一唱三嘆:只有無盡的回憶。
  只有無盡的回憶。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