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供參加2011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tǒng)一考試英語(二)的學生使用。根據教育部英語(二)考試大綱,碩士研究生教育按照培養(yǎng)目標的不同,分為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yǎng)目標是高層次學術研究型專門人才,專業(yè)學位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具有專業(yè)(或職業(yè))知識和技能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坝⒄Z(二)供19個專業(yè)學位類別中的部分專業(yè)類別使用”,所包括的具體專業(yè)類別見教育部相關文件和各學校招生簡章。從這一培養(yǎng)目標和2010年的考題來看,英語(二)的命題在考試的形式、難度、命題的角度、詞匯量、知識面等方面的要求上,明顯低于英語(一)的水平。根據大綱的要求,并根據大綱所提供的參考試題和2010年1月份考題的命題特點,我們編寫了本書。本書的編寫遵循以下思路:一、體裁的選擇。2010年考題中的部分文章,出自《經濟學家》、《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著名國外報刊,但也包括一般的議論文。本書所選文章在側重于報刊文章的同時,也包括了部分一般的議論文和應用文,讓學生熟悉各類文章的寫法(如報刊文章中經常含有很多引語),提高閱讀各類文章的能力。二、題材的選擇。2010年考題中的文章既涉及一些新穎的話題,例如Text 1談到經濟危機給藝術品拍賣行業(yè)帶來的沖擊;也涉及一些傳統(tǒng)話題,例如Text 2談到夫妻間缺乏交流對他們的婚姻狀況造成的不良影響。根據這一特點,本書的選文多涉及經濟、社會、文化、教育、法律、計算機網絡、環(huán)保、傳媒等方面的熱點問題和傳統(tǒng)話題,讓學生熟悉這些話題,擴大知識面,并了解西方人在這些話題上的基本觀點和立場。三、詞匯量的要求。充足的詞匯量是考試成功的關鍵,大多數學生發(fā)覺他們背生詞的效率太低,這主要是因為他們不會選擇優(yōu)先記憶一些常用單詞及其常見意思。我們在第二部分的文章后面列出了文章中出現的生詞,并分作“考研必備詞匯”和“其他詞匯”?;谖覀儗碱}的統(tǒng)計和教學經驗,“考研必備詞匯”(其中包括部分超綱詞匯)都是考研文章中頻繁出現的單詞,我們?yōu)槊總€單詞選擇了2至4個意思,這些意思就是這些詞在考研文章中的常見意思。這種設計是為了提高學生背單詞的效率,由于這些詞和詞義使用頻率高,考生在閱讀時會常常見到這些詞。因此,通過積極背誦這些詞語,考生可以學以致用?!捌渌~匯”則不需要記憶。四、命題思路?!犊荚嚧缶V》列出了本部分重點測試的六種能力:(1)理解主旨和要義;(2)理解文中的具體信息;?。?)理解語篇的結構和上下文的邏輯關系(主要針對閱讀理解Part B提出的要求);(4)根據上下文推斷生詞或詞組的含義;(5)進行一定的判斷和推理;(6)理解作者的意圖、觀點或態(tài)度。其中,第(1)、(6)項要求尤應得到重視,從2010年的考題來看,即使當提問指向文章的具體句子、單詞和詞組時,考生也需要把握住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意圖,把這些具體細節(jié)放到上下文中去理解,否則就會失之片面。因此在閱讀文章時一定要學會把握文章的主要觀點和主要論據,并在這個框架的指導下理解具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