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jīng)濟管理管理管理信息系統(tǒng)信息存儲與管理:數(shù)字信息的存儲、管理和保護

信息存儲與管理:數(shù)字信息的存儲、管理和保護

信息存儲與管理:數(shù)字信息的存儲、管理和保護

定 價:¥39.00

作 者: (美)薩曼達,(美)希瓦史塔瓦 著,羅英偉 等譯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檔案學

ISBN: 9787115226242 出版時間: 2010-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80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信息存儲與管理:數(shù)字信息的存儲、管理和保護》所涵蓋的概念、原理和方案部署理念貫穿了整個信息存儲和管理技術的范疇,《信息存儲與管理:數(shù)字信息的存儲、管理和保護》包含4個部分,主要闡述以下方面的內(nèi)容:數(shù)據(jù)存儲和數(shù)據(jù)管理面臨的挑戰(zhàn),智能化存儲系統(tǒng),存儲網(wǎng)絡(FC-SAN、IP-SAN、NAS),備份、恢復和歸檔(包括CAS),業(yè)務連續(xù)性和冗災,存儲安全和虛擬化,存儲基礎架構(gòu)的管理和監(jiān)控等?!缎畔⒋鎯εc管理:數(shù)字信息的存儲、管理和保護》適合作為高校信息管理專業(yè)的教材或參考書,同時也非常適合信息管理專業(yè)技術人員、IT經(jīng)理人等專業(yè)人士閱讀參考。信息的管理和安全對于企業(yè)的成功至關重要,它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一門高度成熟和復雜的IT支柱產(chǎn)業(yè)和學科,《信息存儲與管理:數(shù)字信息的存儲、管理和保護》是一本系統(tǒng)全面的存儲技術書籍。

作者簡介

  G.Somasundaram(Somu),畢業(yè)于孟買的印度理工學院。他具有22年的IT從業(yè)經(jīng)驗,其中后10年一直效力于EMC公司。他目前是EMC全球服務部的主管,引領著全球業(yè)界的培訓創(chuàng)新。Somu是EMC存儲開放課程的架構(gòu)師,該課程旨在填補IT業(yè)界關于存儲知識缺失的鴻溝。在他的率領和指導下,EMC學習伙伴(EMC LearningPartner)、學院聯(lián)盟(EMC Academic Alliance)等業(yè)界培訓創(chuàng)新項目如火如荼地持續(xù)發(fā)展壯大,為全球信息存儲和管理技術領域培養(yǎng)了成千上萬的優(yōu)秀學生。Somu所負責的關鍵領域包括指導全球?qū)<倚〗M、發(fā)掘全球IT教育提供商并建立合作以及為EMC的業(yè)界培訓創(chuàng)新制定總路線。在此之前,Somu曾擔任EMC以及其他IT領軍廠商的多個管理及領導職位。Alok Shrivastava,是EMC全球服務部門的資深主管,他從2003年開始致力于教育領域。Alok是EMC許多成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的架構(gòu)師,如業(yè)界領先的EMC專家認證項目、EMC學院聯(lián)盟培訓項目以及這本關于信息存儲技術的獨特而寶貴的書籍。Alok以其卓識遠見領導著一個由高水平專家組成的團隊,共同為EMC員工、合作伙伴、客戶和其他業(yè)界專業(yè)人士提供世界一流的技術教育。在此之前,Alok曾在亞太地區(qū)和日本組建并率領了一個富有成就的EMC售前工程師團隊。Alok在早期還曾作為系統(tǒng)管理員、存儲管理員以及備份和災難恢復顧問,效力于全球許多大型數(shù)據(jù)中心。他獲得了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Technology)和印度Sagar大學(Universit),ofSagar)的雙碩士學位。在超過25年的IT從業(yè)生涯中,Alok一直對信息存儲技術領域懷著情有獨鐘的熱情。

圖書目錄

第1部分 存儲系統(tǒng)
第1章 信息存儲與管理的介紹 18
1.1 信息存儲 19
1.1.1 數(shù)據(jù) 19
1.1.2 數(shù)據(jù)類型 20
1.1.3 信息 21
1.1.4 存儲 21
1.2 存儲技術和架構(gòu)的發(fā)展 21
1.3 數(shù)據(jù)中心基礎設施 22
1.3.1 核心部件 23
1.3.2 數(shù)據(jù)中心部件的關鍵需求 23
1.3.3 管理存儲基礎設施 24
1.4 信息管理中的關鍵挑戰(zhàn) 25
1.5 信息生命周期 25
1.5.1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25
1.5.2 ILM實現(xiàn) 26
1.5.3 ILM的優(yōu)點 26
小結(jié) 27
第2章 存儲系統(tǒng)環(huán)境 29
2.1 存儲系統(tǒng)環(huán)境的組成 29
2.1.1 主機 29
2.1.2 連接 30
2.1.3 存儲設備 32
2.2 磁盤驅(qū)動部件 32
2.2.1 盤片 33
2.2.2 主軸 33
2.2.3 讀寫頭 33
2.2.4 驅(qū)動臂裝置 34
2.2.5 控制器 34
2.2.6 物理磁盤的結(jié)構(gòu) 34
2.2.7 分區(qū)位記錄 35
2.2.8 邏輯塊尋址 36
2.3 磁盤驅(qū)動器的性能 36
2.4 影響磁盤性能的基本準則 37
2.5 主機的邏輯部件 40
2.5.1 操作系統(tǒng) 40
2.5.2 設備驅(qū)動 40
2.5.3 卷管理器 40
2.5.4 文件系統(tǒng) 41
2.5.5 應用 43
2.6 應用程序的需求和磁盤的性能 44
小結(jié) 46
第3章 數(shù)據(jù)保護:RAID 48
3.1 RAID的實現(xiàn) 48
3.1.1 軟件RAID 48
3.1.2 硬件RAID 49
3.2 RAID陣列的組成 49
3.3 RAID級別 50
3.3.1 分條(Striping) 50
3.3.2 數(shù)據(jù)鏡像 51
3.3.3 奇偶校驗 51
3.3.4 RAID 0 52
3.3.5 RAID 1 52
3.3.6 嵌套RAID 53
3.3.7 RAID 3 54
3.3.8 RAID 4 54
3.3.9 RAID 5 55
3.3.10 RAID 6 55
3.4 各種RAID的比較 56
3.5 RAID對磁盤性能的影響 56
3.6 熱備用 57
小結(jié) 58
第4章 智能存儲系統(tǒng) 59
4.1 智能存儲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 59
4.1.1 前端 60
4.1.2 高速緩存 61
4.1.3 后端 64
4.1.4 物理磁盤 64
4.2 智能存儲陣列 65
4.2.1 高端存儲陣列 66
4.2.2 中檔存儲陣列 66
4.3 概念實踐:EMC CLARiiON和Symmetrix 67
4.3.1 CLARiiON存儲陣列 67
4.3.2 CLARiiON CX4體系結(jié)構(gòu) 68
4.3.3 管理CLARiiON 69
4.3.4 Symmetrix存儲陣列 69
4.3.5 Symmetrix組成部分概覽 70
4.3.6 Direct Matrix架構(gòu) 71
小結(jié) 73
第2部分 存儲網(wǎng)絡技術和虛擬化
第5章 直連存儲和SCSI介紹 75
5.1 DAS類別 75
5.1.1 內(nèi)置DAS 75
5.1.2 外置DAS 75
5.2 DAS的優(yōu)點和局限性 75
5.3 磁盤驅(qū)動器接口 76
5.3.1 IDE/ATA 76
5.3.2 SATA 77
5.3.3 并行SCSI 77
5.4 并行SCSI介紹 78
5.4.1 SCSI的演化 78
5.4.2 SCSI接口 79
5.4.3 SCSI-3架構(gòu) 80
5.4.4 并行SCSI編址 82
5.5 SCSI指令模型 83
5.5.1 CDB結(jié)構(gòu) 83
5.5.2 操作碼 83
5.5.3 控制字段 84
5.5.4 狀態(tài) 85
小結(jié) 85
第6章 信息存儲與管理的介紹 86
6.1 光纖通道:概覽 86
6.2 SAN及其演化 87
6.3 SAN組件 88
6.3.1 節(jié)點端口 88
6.3.2 布線 89
6.3.3 互連設備 90
6.3.4 存儲陣列 90
6.3.5 SAN管理軟件 90
6.4 FC連接 91
6.4.1 點對點 91
6.4.2 光纖通道仲裁環(huán) 91
6.4.3 光纖通道交換fabric 92
6.5 光纖通道端口 94
6.6 光纖通道結(jié)構(gòu) 95
6.6.1 光纖通道協(xié)議?!?5
6.6.2 光纖通道編址 96
6.6.3 FC幀 98
6.6.4 FC數(shù)據(jù)的結(jié)構(gòu)和組織 99
6.6.5 流量控制 99
6.6.6 服務類 99
6.7 分區(qū) 100
6.8 光纖通道登錄類型 101
6.9 FC拓撲 102
6.9.1 核心—邊緣Fabric 102
6.9.2 Mesh拓撲 103
6.10 實踐中的概念:EMC Connectrix 104
6.10.1 Connectrix交換機 104
6.10.2 Connetrix導向器 105
6.10.3 Connectrix管理工具 105
小結(jié) 106
第7章 網(wǎng)絡連接存儲 107
7.1 通用服務器與NAS設備 107
7.2 NAS的優(yōu)勢 108
7.3 NAS文件I/O 108
7.3.1 文件系統(tǒng)和遠程文件共享 109
7.3.2 文件系統(tǒng)訪問 109
7.3.3 文件共享 109
7.4 NAS組件 110
7.5 NAS實現(xiàn) 110
7.5.1 集成式NAS 110
7.5.2 網(wǎng)關式NAS 111
7.5.3 集成式NAS連接 111
7.5.4 網(wǎng)關式NAS連接 112
7.6 NAS文件共享協(xié)議 112
7.6.1 NFS 112
7.6.2 CIFS 113
7.7 NAS的I/O操作 113
7.8 影響NAS性能和可用性的因素 114
7.9 NAS實例:EMC Celerra 116
7.9.1 體系結(jié)構(gòu) 116
7.9.2 Celerra產(chǎn)品系列 118
7.9.3 Celerra管理軟件 119
小結(jié) 119
第8章 IP SAN 121
8.1 iSCSI 122
8.1.1 iSCSI組件 122
8.1.2 主機連接 122
8.1.3 iSCSI的連接拓撲 123
8.1.4 iSCSI協(xié)議?!?24
8.1.5 iSCSI發(fā)現(xiàn) 125
8.1.6 iSCSI名稱 126
8.1.7 iSCSI會話 126
8.1.8 iSCSI PDU 126
8.1.9 報文的排序和標號 127
8.1.10 iSCSI錯誤處理和安全 128
8.2 FCIP 128
8.2.1 FCIP拓撲 129
8.2.2 性能和安全 130
小結(jié) 130
第9章 內(nèi)容尋址存儲 132
9.1 固定內(nèi)容與歸檔 132
9.2 歸檔的類型 133
9.3 存儲的功能和優(yōu)勢 134
9.4 CAS體系架構(gòu) 135
9.5 CAS中的對象存取 136
9.6 CAS實例 138
9.6.1 醫(yī)療保健行業(yè)解決方案:病歷存儲 138
9.6.2 金融行業(yè)解決方案:財務數(shù)據(jù)存儲 138
9.7 實現(xiàn)方法:EMC Centera 139
9.7.1 EMC Centera模式 139
9.7.2 EMC Centera 架構(gòu) 139
9.7.3 Centera工具 141
9.7.4 EMC Centera Universal Access 141
小結(jié) 142
第10章 存儲虛擬化 143
10.1 虛擬化的形式 143
10.1.1 內(nèi)存虛擬化 143
10.1.2 網(wǎng)絡虛擬化 144
10.1.3 服務器虛擬化 144
10.1.4 存儲虛擬化 145
10.2 SNIA的存儲虛擬化分類 146
10.3 存儲虛擬化配置 147
10.4 存儲虛擬化的挑戰(zhàn) 147
10.4.1 可擴展性 147
10.4.2 功能性 148
10.4.3 可管理性 148
10.4.4 技術支持 148
10.5 存儲虛擬化的類型 148
10.5.1 塊級存儲虛擬化 148
10.5.2 文件級虛擬化 149
10.6 實現(xiàn)方法 150
10.6.1 EMC Invista 150
10.6.2 Rainfinity 152
小結(jié) 154
第3部分 業(yè)務連續(xù)性
第11章 業(yè)務連續(xù)性概述 156
11.1 信息可用性 156
11.1.1 信息不可用的因素 156
11.1.2 信息可用性度量 157
11.1.3 停機時間的后果 158
11.2 BC術語 158
11.3 BC計劃生命周期 159
11.4 故障分析 161
11.4.1 單點故障 161
11.4.2 容錯 161
11.4.3 多路徑軟件 162
11.5 業(yè)務影響分析 162
11.6 BC技術方案 163
11.7 實例:EMC PowerPath 163
11.7.1 PowerPath特征 163
11.7.2 動態(tài)負載平衡 163
11.7.3 自動路徑失敗切換 164
小結(jié) 166
第12章 備份和恢復 168
12.1 備份目的 168
12.1.1 災難恢復 168
12.1.2 可操作備份 168
12.1.3 歸檔 169
12.2 備份考慮 169
12.3 備份粒度 169
12.4 恢復考慮 171
12.5 備份方法 172
12.6 備份過程 172
12.7 備份和恢復操作 173
12.8 備份拓撲結(jié)構(gòu) 174
12.9 NAS環(huán)境的備份 176
12.10 備份技術 179
12.10.1 備份到磁帶 179
12.10.2 物理磁帶庫 179
12.10.3 備份到磁盤 180
12.10.4 虛擬磁帶庫 181
12.11 實例分析——EMC網(wǎng)絡工作器(NetWorker) 182
12.11.1 NetWorker備份操作 183
12.11.2 NetWorker恢復 183
12.11.3 EmailXtender 184
12.11.4 DiskXtender 184
12.11.5 Avamar 184
12.11.6 EMC磁盤庫(EDL) 185
小結(jié) 185
第13章 本地復制 186
13.1 源和目標 186
13.2 本地副本的用途 186
13.3 數(shù)據(jù)一致性 187
13.3.1 復制文件系統(tǒng)的一致性 187
13.3.2 復制數(shù)據(jù)庫的一致性 188
13.4 本地復制技術 189
13.4.1 基于主機的本地復制 189
13.4.2 基于存儲陣列的復制 190
13.5 恢復和重啟的考慮 195
13.6 創(chuàng)建多個副本 196
13.7 管理接口 197
13.8 實踐中的概念:EMC TimeFinder和EMC SnapView 197
13.8.1 TimeFinder/Clone 197
13.8.2 TimeFinder/Mirror 198
13.8.3 EMC SnapView 199
13.8.4 EMC SnapSure 200
小結(jié) 200
第14章 遠程復制 201
14.1 遠程復制模式 201
14.2 遠程復制技術 202
14.2.1 基于主機的遠程復制 202
14.2.2 基于陣列的遠程存儲復制 204
14.2.3 基于SAN的遠程復制 209
14.3 網(wǎng)絡基礎設施 210
14.3.1 DWDM 210
14.3.2 SONET 211
14.4 實踐中的概念:EMC SRDF、EMC SAN Copy和EMC MirrorView 211
14.4.1 SRDF家族 211
14.4.2 SRDF災難恢復 211
14.4.3 SRDF并行存取操作 212
14.4.4 EMC SAN Copy 213
14.4.5 EMC MirrorView 214
小結(jié) 214
第4部分 存儲安全與管理
第15章 確保存儲基礎設施安全 217
15.1 存儲安全框架 217
15.2 風險三元組 218
15.2.1 資產(chǎn) 218
15.2.2 威脅 219
15.2.3 漏洞 219
15.3 存儲安全域 220
15.3.1 保證應用程序訪問域的安全 220
15.3.2 保證管理訪問域的安全 223
15.3.3 保證備份、恢復和存檔的安全(BURA) 224
15.4 存儲網(wǎng)絡中安全措施的實施 225
15.4.1 SAN 225
15.4.2 NAS 228
15.4.3 IP SAN 232
小結(jié) 233
第16章 管理存儲基礎設施 234
16.1 監(jiān)測存儲基礎設施 234
16.1.1 監(jiān)測的參數(shù) 235
16.1.2 組件監(jiān)測 235
16.1.3 監(jiān)測的實例 237
16.1.4 警報 241
16.2 存儲管理活動 241
16.2.1 可用性管理 242
16.2.2 容量管理 242
16.2.3 性能管理 242
16.2.4 安全性管理 242
16.2.5 報告 242
16.2.6 存儲管理事例 243
16.3 存儲基礎設施管理的挑戰(zhàn) 245
16.4 開發(fā)一種理想化的解決方案 246
16.4.1 存儲管理計劃 246
16.4.2 企業(yè)管理平臺 248
16.5 實際應用中的概念:EMC ControlCenter 248
16.5.1 ControlCenter特性和功能 248
16.5.2 ControlCenter架構(gòu) 248
小結(jié) 252
附錄A 縮略語 253
附錄B 術語表 26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