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佛教圖解修心:每天懂一點心靈養(yǎng)生術

圖解修心:每天懂一點心靈養(yǎng)生術

圖解修心:每天懂一點心靈養(yǎng)生術

定 價:¥68.00

作 者: 藍梅 著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佛教

ISBN: 9787800479625 出版時間: 2010-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13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圖解修心》以修菩提心最為著名的修心七要為內(nèi)容的中心,詳細的對修心的重要性及其方法,以及修心在現(xiàn)代心理治療領域的應用進行了解析和闡述。另外本書還介紹了許多日常生活中的修心方法,對處于忙碌生活中的現(xiàn)代人來說,可以讓我們“心”徹底放松的做個深呼吸。這本書教會我們不要對每件事情都那么嚴格,世界是美好的,不要弄得好像全世界只剩挫折。愛一朵花不要猜它能開多久,只要把“心”放寬了,萬物都會變美的,煩惱也會隨之縮小為零。

作者簡介

  書很厚,圖文解釋也很到位,明白易懂。絕對物有所值!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很多東西有參考價值,尤其是對佛教感興趣的讀者。

圖書目錄

修心要修“菩提心” 1-4 修心七要:口傳千年的修心秘法 5-8 編者序:讓“心”做個深呼吸 10 本書內(nèi)容導航 18
第一章 心入止境:轉(zhuǎn)化煩惱的修心七要
1. 什么是修心:佛教修心的定義 22
2. 為什么要修心:轉(zhuǎn)化煩惱,完善人生 24
3. 修心的目標:大乘佛教的菩提心 28
4. 怎樣修心:自他相換的修心法 32
5.《修心七要》:最普遍、最確切的修心法門 38
6.《修心七要》的來源:阿底峽尊者 40
7.《修心七要》的傳承:藏傳佛教各派的重要修法 42
第二章 正行法(一):重新認識眼前的世界
1. 勝義菩提心:勝義菩提心 46
2. 皈依與發(fā)心:皈依與發(fā)心 50
3. 七支供法(一):頂禮與供養(yǎng) 52
4. 七支供法(二):懺悔罪業(yè)和隨喜 54
5. 七支供法(二):請求傳法、請佛不入涅侯和回向 56
6. 諸法如夢:從迷妄中脫身 58
7. 心性無生:重新認識我們的心 60
8. 對治亦自解:認識萬法的本性 62
9. 道體住賴耶:走出心的“誤區(qū)” 64
10. 萬法空性:讓世界在眼前清晰展現(xiàn) 66
第三章 正行法(二):獲得博愛的力量
1. 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 70
2. 摒除外境煩惱:修出離心 72
3. 七支因果:修世俗菩提心的先決條件 74
4. 修四無量心:慈、悲、喜、舍 78
5. 自他平等:親友、敵人和陌生人 82
6. 發(fā)菩提心:追求圓滿的佛境 88
7. 思維我執(zhí):一切過失都是內(nèi)心的自私造成 92
8. 思維他執(zhí):關愛他人擁有廣博的力量 96
9. 自他相換:破除我執(zhí)的利器 100
10. 三毒:修行道上的攔路虎 104
11. 乘風息法:在呼吸之間取舍 106
第四章 轉(zhuǎn)惡緣為菩提道:在困境中覺醒
1. 什么是修心:佛教修心的定義 114
2. 放下執(zhí)著:以世俗菩提心轉(zhuǎn)惡緣為菩提道 118
3. 惡緣也有好處:惡緣可激發(fā)修行的動力 120
4. 苦與樂的辨證:樂不可喜苦可喜 122
5. 于眾修大恩:感受眾生之恩 126
6. 用智慧充實生命:以勝義菩提心轉(zhuǎn)惡緣為菩提道 128
7. 亂境觀四身:看清妄念的本質(zhì) 132
8. 痛苦是空:痛苦是心的幻象 134
9. 觀想空性:轉(zhuǎn)化你的內(nèi)外煩惱 138
10. 轉(zhuǎn)化惡緣:逆境是修行的無價之寶 142
11. 日常修行(1):積累資糧 144
12. 日常修行(2):凈除罪障 148
13. 日常修行(3):布施魔鬼 150
14. 日常修行(4):供養(yǎng)護法 154
15. 凡事皆可用以修行:在困境中走上覺醒之路 156
第五章 終生的修持:五種改變生命的力
1. 五力修持:常保菩提心的修行 160
2. 引發(fā)力:念念在心,保持警覺 164
3. 嫻熟力:讓修行成為一種習慣 166
4. 善種力:埋下善業(yè)的種子 170
5. 破斥力:破除痛苦之因 172
6. 發(fā)愿力:時常有美好的愿望 176
7. 中陰五力:臨終時的五力修持 180
8. 中陰善種力:斷除對所有的執(zhí)著 184
9. 中陰發(fā)愿力:臨終時的兩個“愿” 186
10. 中陰破斥力:與痛苦絕緣 188
11. 中陰引發(fā)力:時刻不離菩提心 190
12. 中陰串習力:憶念一生的修持 192
13. 保持修行之力:從生到死的修持 194
第六章 修心的成果:衡量修行進步的標準
1. 四種標準:修行進步的基本標準 200
2. 諸法歸一:一切修行都是為了斷除我執(zhí) 204
3. 兩種進步的證明:自心的見證最可貴 206
4. 常懷歡喜心:順境或逆境都何持歡喜之心 208
5. 亂中取正:心在散亂中保持正念 210
第七章 修心三昧耶:一生遵守的戒律
1. 戒律:修心的承諾 214
2. 恒學三總義(1):不能違背修心的諾言 216
3. 恒學三總義(2):不能過分戲劇化 220
4. 恒學三總義(3):不能持雙重標準 222
5. 穩(wěn)重自持:韜光養(yǎng)晦,改變內(nèi)心 224
6. 莫思他人事:不要妄自評判他人 226
7. 先治重煩惱:對治煩惱從重下手 228
8. 斷一切欲求:不為善果種善因 232
9. 清凈的修心:夾雜我執(zhí)的修行像吃下有毒的果子 234
10. 不可講情義:不要義氣用事 236
11. 勿俟于狹路:不可口出惡語,不可挾私報復 238
12. 莫刺要害處:不要攻擊別人的弱點 240
13. 犏載莫移牛:不要推諉責任 242
14. 不爭強好勝:不要事事以己為先 244
15. 斷除諸邪命:斷除一切邪見、邪修、邪行 246
16. 恭敬諸佛:不要把佛修成魔 248
17. 不要幸災樂禍:不要從別人的痛苦中求樂 250
修心學處:修行的要點
1. 日常行為準則:一言一行,保持美好的愿望 254
2. 一藥醫(yī)百?。豪Ь持型粐?258
3. 早修和晚修:常修菩提心 260
4. 順境和逆境:安忍的力量 262
5. 兩種戒律:比生命還寶貴的承諾 266
6. 勤學三難:轉(zhuǎn)化煩惱的三個難點 268
7. 三主要因:修心的三種善緣 272
8. 三退失與三舍離:保持正念,清凈三密 274
9. 心中深種菩提:不偏不倚,修至心靈深處 278
10. 面對修行的阻力:要保持恒久的修持 280
11. 杜絕外境干擾:修心不因外緣流轉(zhuǎn) 282
12. 修心要有重點:找到最適合、最有意義的修法 284
13. 遠離六顛倒:修心要有正確的認知 288
14. 修行永不停:修心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 292
15. 兩種觀察:尋找對治煩惱和疑惑之法 294
16. 不自說功德:不要吹噓修心的成要 296
17. 不暴躁易怒:受辱也不發(fā)怒 298
18. 不喜怒無常:心情不要像多變的天氣 302
19. 不要執(zhí)著聲譽:不要因他人贊揚而竊喜 304
附錄 大乘修心七義論貫注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