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硬件、外部設備與維護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用教程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用教程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用教程

定 價:¥39.00

作 者: 鄭阿奇 主編
出版社: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高等學校計算機教材
標 簽: 維修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21107658 出版時間: 2010-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7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用教程》從應用出發(fā),以部件和過程形式介紹當前市場最新的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技術。內容包括: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CPU,內存,主板,硬盤驅動器,光驅和可移動存儲,顯卡和顯示器,系統(tǒng)功能擴展卡和I/O設備,計算機硬件的選購技巧,硬件組裝全程圖解,操作系統(tǒng)的本地及網絡安裝,網絡多媒體教室的安裝配置,軟件系統(tǒng)故障及維修,硬件系統(tǒng)故障及維修等14章,以及CPU超頻、內存的測試和優(yōu)化、用SATA硬盤組建RAID、刻錄機的使用、顯示設備的優(yōu)化、網線的制作、BIOS設置(一)、(二)等8個相關實驗。《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用教程》為任課老師免費提供教學課件。《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用教程》可作為大學本科和高職高專相關課程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從事計算機組裝和維護的用戶學習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用教程》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部分 實用教程
第1章 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
1.1 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
1.1.1 硬件系統(tǒng)
1.1.2 軟件系統(tǒng)
1.2 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的發(fā)展歷程
1.2.1 微型計算機的發(fā)展
1.2.2 微型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
1.3 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的運行
1.3.1 硬件初始化
1.3.2 載入啟動文件
1.3.3 運行操作系統(tǒng)
習題1
第2章 CPU
2.1 CPU的基本概念和規(guī)格
2.1.1 CPU的基本概念
2.1.2 CPU的規(guī)格
2.2 CPU的性能參數(shù)
2.3 CPU的技術發(fā)展
2.3.1 制造工藝:CPU是怎樣煉成的
2.3.2 越來越快:流水線、超線程和多核心
2.3.3 穩(wěn)中求變:CPU架構和周邊技術
習題2
第3章 內存
3.1 內部存儲芯片
3.1.1 ROM
3.1.2 RAM
3.2 全面認識內存條
3.2.1 早期的內存
3.2.2 內存條結構圖剖析
3.2.3 DDR內存
3.3 內存的技術參數(shù)
3.3.1 內存頻率
3.3.2 內存的存取時間
3.3.3 內存的帶寬
3.4 內存的雙通道
3.4.1 雙通道
3.4.2 后雙通道時代:三通道技術
習題3
第4章 主板
4.1 主板的結構及規(guī)格
4.2 主板與部件的連接
4.2.1 插座和插槽
4.2.2 設備接口
4.3 主板芯片組和總線
4.3.1 主板芯片組
4.3.2 由主板承載的系統(tǒng)總線
4.4 主板上的功能元件
習題4
第5章 硬盤驅動器
5.1 硬盤的物理結構
5.1.1 硬盤的外部結構
5.1.2 硬盤的內部結構
5.2 硬盤的邏輯結構
5.2.1 邏輯結構組成
5.2.2 CHS和LBA模式
5.3 硬盤的技術參數(shù)
5.4 不同類型的硬盤
5.4.1 IDE接口
5.4.2 SATA接口
5.5 硬盤的RAID技術
5.5.1 RAID技術種類及原理
習題5
第6章 光驅和可移動存儲設備
6.1 CD光盤介質
6.1.1 CD的種類
6.1.2 CD光盤的特性
6.1.3 CD—R/CD-ROM光盤
6.2 DVD光盤
6.2.1 DVD與CD的異同
6.2.2 DVD的種類
6.2.3 可擦寫:DVD
6.2.4 高清時代:藍光DVD
6.3 光盤驅動器
6.3.1 光驅的分類
6.3.2 光驅組成
6.3.3 光驅的工作原理
6.3.4 多功能光驅的兼容性
6.3.5 光驅的技術參數(shù)
6.4 可移動存儲器
6.4.1 USB閃存盤
6.4.2 移動硬盤
6.4.3 存儲卡和讀卡器
習題6
第7章 顯卡和顯示器
7.1 顯卡概述
7.1.1 分類認識顯卡
7.1.2 詳解顯卡的構成
7.1.3 顯卡的工作原理
7.2 顯卡的技術參數(shù)
7.2.1 GPU的相關參數(shù)
7.2.2 顯存參數(shù)
7.2.3 顯卡物理性能參數(shù)
7.2.4 顯卡的3D編程接口:DirectX和OlaenGL
7.3 顯卡技術的最新發(fā)展
7.3.1 由分散到統(tǒng)一:GPU架構的新發(fā)展
7.3.2 多顯卡技術只是多核顯卡的過渡
7.3.3 GPIU+CPU=?
7.4 顯示器
7.4.1 CRT顯示器
7.4.2 液晶顯示器
7.4.3 顯示器主要性能參數(shù)
7.5 高清顯示
7.5.1 高清顯示=高清視頻+高清音頻
7.5.2 普通顯卡輸出高清視頻
7.5.3 全高清顯卡是未來主流
習題7
第8章 系統(tǒng)功能擴展卡和I/O設備
8.1 聲卡
8.1.1 聲卡的組成原理
8.1.2 聲卡的功能和技術參數(shù)
8.1.3 D音頻技術:游戲和電影主導的變革
8.2 網絡適配器
8.2.1 網卡的工作原理
8.2.2 網卡的基本參數(shù)
8.3 調制解調器
8.3.1 電話撥號Modem
8.3.2 ADSLModem
8.4 無線通信
8.4.1 無線個人網:紅外和藍牙
8.4.2 無線局域網:靈活的Internet接入
8.4.3 無線廣域網:3G只是起點
8.5 其他I/O設備
8.5.1 鼠標和鍵盤
8.5.2 掃描儀
8.5.3 打印機
習題8
第9章 計算機硬件的選購技巧
9.1 PC硬件選購須知
9.1.1 PC硬件整體選購原則
9.1.2 DIY預算計劃
9.2 CPU和內存
9.2.1 CPU選購的原則
9.2.2 CPU產品的識別:標識法和軟件法
9.2.3 CPU散熱器的選購
9.2.4 內存的選購
9.3 主板
9.3.1 選擇主板
9.3.2 選擇整合芯片組主板
9.3.3 用Everest軟件識別主板信息
9.4 電源和機箱
9.4.1 選購穩(wěn)定的電源
9.4.2 選購合適的機箱
9.5 硬盤和光驅
9.5.1 認識硬盤標簽
9.5.2 通過軟件查看硬盤參數(shù)
9.5.3 光驅的識別
9.5.4 光驅性能測試——使用Nero DiscSpeed和DriveSpeed軟件
9.5.5 光盤的選購
9.6 顯示設備
9.6.1 選購搭配合理的顯卡
9.6.2 用軟件識別顯卡
9.6.3 三步選購顯示器
習題9
第10章 硬件組裝全程圖解
10.1 硬件組裝前的準備
10.1.1 組裝工具
10.1.2 準備配件和組裝環(huán)境
10.1.3 組裝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0.2 安裝CPU和散熱器
10.3 安裝內存條
10.4 將電源、主板安裝到機箱中
10.5 安裝硬盤
10.6 安裝光驅和可移動存儲器
10.6.1 安裝光驅
10.6.2 安裝軟盤驅動器
10.7 安裝顯卡
10.8 安裝擴展卡、連接機箱面板和外部設備
10.8.1 安裝獨立聲卡、網卡等PCI設備
10.8.2 機箱前面板接口與主板的連接
10.8.3 音箱與聲卡(或集成聲卡)的連接
10.8.4 顯示器與顯卡(或集成顯卡)的連接
10.9 組裝過程中及完成后的測試
習題10
第11章 操作系統(tǒng)的本地及網絡安裝
11.1 安裝前的準備
11.1.1 硬件測試
11.1.2 設置BIOS
11.2 安裝WindowsXP操作系統(tǒng)
11.2.1 初始化安裝階段
11.2.2 硬盤的分區(qū)和格式化
11.2.3 圖形化安裝階段
11.3 安裝硬件驅動程序
11.3.1 驅動程序的必要性
11.3.2 如何安裝驅動程序
11.3.3 安裝主板芯片組和網卡、聲卡等集成設備驅動程序
11.3.4 安裝DirectX程序和顯卡驅動程序
11.4 備份和恢復數(shù)據
11.4.1 備份硬盤分區(qū)
11.4.2 恢復硬盤分區(qū)
11.5 為局域網中多臺PC安裝系統(tǒng)
11.5.1 網絡鏡像安裝法解決方案
11.5.2 Ghost網絡鏡像安裝分步解析
11.6 局域網PC數(shù)據的保護
11.6.1 硬盤保護卡的應用
11.6.2 軟件“還原卡”——網絡還原精靈的使用
習題11
第12章 網絡多媒體教室的安裝與配置
12.1 網絡環(huán)境的構建
12.1.1 構建對等網
12.1.2 建立FTP服務器
12.1.3 共享打印機
12.2 投影機的安裝
12.2.1 投影機和幕布的設置
12.2.2 投影機與計算機的連接
12.3 數(shù)字化講臺的安裝
12.3.1 數(shù)字視頻展臺
12.3.2 交互式電子白板
12.4 音響系統(tǒng)的連接
12.4.1 音響系統(tǒng)簡介
12.4.2 聲卡與音響的連接
12.5 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的安裝
12.5.1 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的功能
12.5.2 多媒體教學軟件的安裝
12.6 遠程教育系統(tǒng)
12.6.1 數(shù)字電視系統(tǒng)
12.6.2 遠程教育網絡
習題12
第13章 軟件系統(tǒng)故障及維護
13.1 WindowsXP操作系統(tǒng)原理
13.1.1 WindowsXP的架構特點
13.1.2 WindowsXP的啟動過程
13.2 使用系統(tǒng)維護工具
13.2.1 系統(tǒng)維護盤
13.2.2 使用DOS維護工具
13.2.3 使用WindowsPE維護工具
13.3 系統(tǒng)啟動故障的修復
13.3.1 自檢(POST)未通過
13.3.2 操作系統(tǒng)引導、加載內核出現(xiàn)問題
13.3.3 初始化內核和登錄階段出現(xiàn)錯誤
13.3.4 不明原因啟動故障的解決方法
13.3.5 提高系統(tǒng)運行速度
13.4 病毒防治的一般方法
13.4.1 病毒行為的特點
13.4.2 蠕蟲、木馬、流氓軟件等其他種類的病毒
13.4.3 實用的病毒預防方法
13.4.4 不同行為病毒的查殺方法
習題13
第14章 硬件系統(tǒng)故障及維修
14.1 硬件故障診斷
14.1.1 故障診斷的方法
14.1.2 故障診斷的步驟
14.2 CPIJ維修
14.3 主板維修
14.4 內存維修
14.5 硬盤維修
14.5.1 硬盤故障分析
14.5.2 硬盤壞道的判斷
14.5.3 修復邏輯壞道:檢查磁盤工具和低級格式化工具
14.5.4 屏蔽物理壞道:使用MHDD和PQMagic軟件
14.5.5 硬盤數(shù)據恢復
14.5.6 延長硬盤、光盤使用壽命的方法
14.6 顯示系統(tǒng)的維修和維護
14.6.1 顯卡故障舉例
14.6.2 液晶顯示器的維護
14.7 鼠標和鍵盤的維修
14.7.1 光學鼠標故障的維修
14.7.2 鍵盤的維修
習題14
第2部分 實驗
實驗1 CPU的超頻
實驗2 內存的測試和優(yōu)化
實驗2.1 內存的測試和系統(tǒng)瓶頸的確定
實驗2.2 虛擬內存的設置
實驗2.3 合理利用大容量內存——使用RAMDISK軟件
實驗2.4 通過注冊表優(yōu)化內存
實驗2.5 用memtest軟件檢測內存問題
實驗3 用SATA硬盤組建RAD
實驗4 刻錄機的使用
實驗4.1 使用WindowsXP自帶的刻錄功能
實驗4.2 使用NeroBurningROM程序刻錄光盤
實驗5 顯示設備的優(yōu)化
實驗5.1 ATI和NVIDIA顯卡的超頻;
實驗5.2 設置和檢測顯示器一使用OSD菜單和Eizotest
實驗5.3 Windows顯示參數(shù)的調節(jié)
實驗5.4 拼接雙顯示器以擴展工作桌面
實驗6 網線的制作
實驗7 BIoS設置(一)
實驗7.1 認識CMOSSetup主界面
實驗7.2 StandardCMOSFeatures(基本CMOS功能設置)
實驗7.3 AdvancedBIOSFeatures(高級BIOS功能設置)
實驗7.4 AdvancedChipsetFeatures(高級芯片組功能設置)
實驗8 BIOS設置(二)
實驗8.1 IntegratedPedphemls(集成外圍設備設置)
實驗8.2 PowerManagementSetup(電源管理設置)
實驗8.3 PnP/PCIConfigurations(PNP/PCI組態(tài)設置)
實驗8.4 升級BIOS的方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