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作者1925年出生于印度,在加爾各答大學接受教育,在那里獲得了文學碩士學位。1954年他加入室利·羅摩克里希那修道會,1963年成為一名僧侶,被授予梵文名字:斯瓦米·阿迪斯瓦阿南達。1966年他來到喜馬拉雅山的修道院,他在那兒擔任一份關于宗教與哲學的英文月刊的聯(lián)席編輯。1968年,他被派往紐約的羅摩克里希那一維韋卡南達中心,在該中心他成為靈性領導人,直到2007年去世。本書的論述中,廣泛引述了正統(tǒng)的文本。這些文本包括《瑜伽經》、《奧義書》、《薄伽梵歌》、《烏達瓦之歌》、《分辨寶鬘》、《對實在的直接經驗》、《室利·羅摩克里希那福音》、《室利·羅摩克里希那大師》、《維韋卡南達:瑜伽與其他作品》、《神圣母親室利·莎拉達·戴薇的教導》、《摩奴法典》等。還有一些冥想主題的教導分散在其他文本中,為了方便靈性探索者,也一并放在本書中。我對這些文本的解釋都是基于瑜伽和吠檀多的正統(tǒng)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