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1868-1936),全名高爾基·馬克西姆,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也叫斯克列夫茨基,前蘇聯(lián)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列寧說他是“無產階級文學最杰出代表”,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lián)文學的創(chuàng)始人。1868年3月28日,出生于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他幼年喪父之后,寄居在經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外祖父一家充滿小市民習氣,唯有外祖母對高爾基很好。后來外祖父破產,年僅十歲的高爾基開始流落“人間”,獨立謀生。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飽嘗人間的苦難。高爾基只上過兩年小學,但他勤奮自學,并于1884年16歲時來到喀山,打算上大學,但未能如愿,底層社會成了他真正的大學。此后他當過碼頭搬運工、面包師傅、雜貨店伙計、園丁和守夜人等。同時結識了民粹派知識分子和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參加秘密集會。早期經歷在他著名的自傳體長篇小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中有生動的記述。郭家申,河南南陽人,1935年生。1960年畢業(yè)于莫斯科大學文學語言系。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外國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副編審,編審。長期從事外國文學,特別是俄羅斯文學的研究、編輯和翻譯介紹工作。合作出版有《蘇聯(lián)文學史》(3卷)、《現(xiàn)代蘇聯(lián)文學》、《當代蘇聯(lián)戲劇》等著作,共同編輯了《現(xiàn)代文藝理論譯叢》、國家社科研究基金項目《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叢書》(72冊);合作主編了《二十世紀歐美文論叢書》(23冊)、《西歐美學史論》、大型外國文學刊物《春風譯叢》、《外國文學作品提要》(4卷)、《世界中篇小說經典》(俄國卷)和《七十年代蘇聯(lián)中篇小說選》等多種書刊;譯著有:赫爾岑的小說《誰之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說《白夜》、《化身》、《女房東》等二十余篇,柯羅連科的小說《馬卡爾的夢》,索爾仁尼琴的小說《馬特遼娜家》,A.蓋爾曼的《戲劇選》,雅洪托娃等的《法國文學簡史》,盧納察爾斯基的美學論文集《藝術及其最新形式》,A利洛夫的學術專著《藝術創(chuàng)造的本性》,文學回憶錄《我的父親列夫?托爾斯泰》、《導彈與危機——兒子眼中的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回憶錄》(2卷),《赫魯曉夫回憶錄》(3卷),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數(shù)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