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世界哲學偶在論譜系:西方哲學中的陰影之谷

偶在論譜系:西方哲學中的陰影之谷

偶在論譜系:西方哲學中的陰影之谷

定 價:¥46.00

作 者: 張志揚 著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世界哲學

ISBN: 9787309070255 出版時間: 2010-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9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從海德格爾“存在論差異”向西方形而上學史的“開端”回溯,發(fā)現(xiàn)原來作為形而上學“開端”奠基的“始基”卻是人為建立起來的,它掩蓋了更早在“前蘇格拉底”時期的思想者那里所探尋的自然本源。其實,破裂(阿那克西曼德)與隱匿(赫拉克利特)都指涉著那個“不確定的確定”的顯隱相關。而這個最自然的本源正好與東方中國的“大道無形”同源:所謂“無形者,形之君也:無端者,事之本也”。事實上,海德格爾的“知其是守其在”正期待著與東方的“知其白守其黑”對話,雖然現(xiàn)在尚未到來。 《偶在論譜系:西方哲學史的“陰影之谷”》就是這種對話的“索引式”準備。 ——張志揚自引入西方傳統(tǒng)哲學以來,中國人開始了現(xiàn)代意義上的哲學事業(yè),但一直缺少對于這么重大的思想史事件的有效反思,致使在崇西潮流中懵懵懂懂地就喪失了清明的思想良知,以很不合適的西方傳統(tǒng)哲學的方法來切割中華古學,而毫不意識到其中的不合適,于是做出了不少焚琴煮鶴、買櫝還珠的事情。志揚教授的這本書會有助于改變這種令人絕望的狀態(tài),擺脫他所說的“凡西學皆普遍必然即為世界性、現(xiàn)代性,凡非西學皆特殊偶然即為民族性、傳統(tǒng)性”的哲學屈辱。所以,我相信此書也有重要的文化含義,它會刺激人們從理性上反省新文化運動帶來的負面文化效應。 ——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教授 張祥龍

作者簡介

  張志揚,又名墨哲蘭,1940年生,武漢市人。1980年,全國招考500名社會科學研究人員,以助理研究員資格被錄入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從事現(xiàn)代德國哲學研究工作。1986年調(diào)入湖北大學德國哲學研究所,職任研究員。1994年調(diào)入海南大學?,F(xiàn)任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社會倫理思想研究所所長、教授。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現(xiàn)象學專業(yè)委員會學術委員,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兼職教授。 主要著作有:《瀆神的節(jié)日》、《門·一個不得其門而入者的記錄》、《形而上學的巴比倫塔》下篇“重審形而上學的語言之維”、《缺席的權利》、《語言空間》、《創(chuàng)傷記憶》、《禁止與引誘》、《偶在論》、《現(xiàn)代性理論的檢測與防御》、《一個偶在論者的覓蹤:在絕對與虛無之間》、《西學中的夜行——隱匿在開端中的破裂》。主譯伽達默爾《美的現(xiàn)實性》。

圖書目錄

序曲
主題
臨界:陰影之谷
第一章 驚訝:作為開端“存在”之“二重性”
 第一節(jié) 阿那克西曼德箴言:作為相互牽引的裂隙之用
 第二節(jié) 赫拉克利特箴言:自始至終在涌現(xiàn)中的隱匿
 第三節(jié) 巴門尼德箴言:作為解蔽中自行遮蔽的二重性展開
 附錄 巴門尼德“存在”
第二章 懷疑:在“絕對”與“虛無”之間搖擺
 第四節(jié) 一切皆變:不能言說、不能傳達
 第五節(jié) 人是萬物的尺度——啟蒙的頂點與沒落
 附錄 強力意志是萬物尺度的最高體現(xiàn)
第三章 智慧:“地、天、神、人”之臨界
 第六節(jié) 斯芬克斯之謎的蘇格拉底回答
 附釋一 “光”與“死”——兩希精神的原始意象
 附釋二 西方神對人的咒符
第四章 驚醒:形而上學掩蓋“裂隙”的奠基
 第七節(jié) 柏拉圖“本相”——“是”的區(qū)分
 第八節(jié) 亞里士多德“實體”——成為“主詞”
第五章 “通天塔”:目的的虛幻與手段的落實
 第九節(jié) “是什么”——希臘理性的“善”、“技藝”與現(xiàn)代科技的邏輯根源
 附釋 海德格爾的“技術追問”
 
第六章 劃界:邏輯與罪
 第十節(jié) 維特根斯坦哲學劃界:邏輯與罪
 附釋 語義生成:維特根斯坦與海德格爾
展開
個案:偶在論分析
第七章 偶在范疇
 第十一節(jié) 偶在論——仍是一個未思的領域
 第十二節(jié) 盧曼的現(xiàn)象學方法:偶在論的模態(tài)演化
 第十三節(jié) 偶在論的檢測與防御
第八章 偶在現(xiàn)象
 第十四節(jié) 從“精神現(xiàn)象學”到“意識現(xiàn)象學”
 第十五節(jié) 德法之爭對形而上學奠基之裂隙的指涉
 第十六節(jié) 日本西學之鑒:東方藝術與西方概念相遇
 第十七節(jié) 迷途問津——三大根源幻象
 第十八節(jié) 大地、冥府、技藝:希臘悲劇的陰影之谷
 第十九節(jié) 解釋學分類及其他
附錄 “俄狄浦斯的眼睛”和“這女孩兒的眼睛為我看路”
 ——讀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兩種解釋
尾聲
第九章 懸置與回歸
 第二十節(jié) 懸置偶在論與中國現(xiàn)代哲學
 第二十一節(jié) 回歸道:秩序與句式——讀道經(jīng)二十八章
落幕
啟蒙:落日前的憑吊
 ——為“五四”九十周年而作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