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一章 中國電影:歷史撰述的開端
第一節(jié) 影戲溯源考
第二節(jié) 影業(yè)發(fā)展論
第三節(jié) 電影進化史
第二章 中國的好萊塢夢想
第一節(jié) 從“荷萊塢”、“荷來胡特”、“花塢”到“好萊塢”
第二節(jié) 好萊塢的中國影迷
第三節(jié) 中國的好萊塢夢想
第三章 中國早期電影敘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第一節(jié) 中國早期電影:民族民間故事的引入
第二節(jié) “故事”的生產:曲折的情節(jié) 設置和動人的情感訴求
第三節(jié) “故事”的消費:類型期待視野和故事消費心理
第四章 “滿鐵”時事映畫中的“王道樂土”論述
第一節(jié) “滿鐵”時事映畫的研究狀況與拓展契機
第二節(jié) “滿鐵”與“滿鐵”時事映畫
第三節(jié) 淪陷的光影之《燦爛之滿洲帝國》
第五章 馬徐維邦:中國早期恐怖電影的拓荒者
第一節(jié) 馬徐維邦:一個作者的誕生
第二節(jié) 《夜半歌聲》:一種類型的崛起
第三節(jié) 馬徐維邦與中國早期電影史
第六章 武兆堤與新中國電影的英雄敘事
第一節(jié) 從舞臺英雄到銀幕英雄:武兆堤的艱難轉型
第二節(jié) 從《地下尖兵》到《七天七夜》:武兆堤的“創(chuàng)作曲線”
第三節(jié) 《英雄兒女》:作為經典的英雄敘事
第四節(jié) 從《沙家浜》到《山重水復》:武兆堤的英雄變奏
第七章 《舞臺姐妹》作為電影經典的生成機制與歷史命運
第一節(jié) 從故鄉(xiāng)戲曲到民族征象:《舞臺姐妹》中的越劇
第二節(jié) 從“做戲”到“做人”:《舞臺姐妹》中的“舞臺”
第三節(jié) 從感情之“變”到命運之“變”:《舞臺姐妹》中的“姐妹”
第八章 露天電影的政治經濟學
第一節(jié) 露天電影:電影放映在特定時空中的特殊表現(xiàn)形態(tài)
第二節(jié) 中國露天電影的運作方式及其發(fā)展軌跡
第三節(jié) 作為意識形態(tài)國家機器:露天電影的政治經濟學
第九章 “后九七”香港電影的時間體驗與歷史觀念
第一節(jié) “后九七”香港電影:電影中的“時間裂隙”
第二節(jié) 特殊命題:記憶與失憶、因果與循環(huán)
第三節(jié) 缺失感:懷舊的無奈與懷疑的宿命
第十章 臺灣電影的“成長論述”及其精神文化特質
第一節(jié) 身體:惡魔的恐懼
第二節(jié) 性向:愛與放逐
第三節(jié) 族群:“在地”的美麗與憂傷
第十一章 臺港電影的中國化闡釋
第一節(jié) 臺港電影:從“自我”到“他者”
第二節(jié) 走向“中國電影”的臺港電影
第三節(jié) 臺港電影的中國化闡釋:從權威話語到個性陳述
第十二章 國產大片:史詩格局的漸顯
第一節(jié) “大片”情結與“史詩”意識
第二節(jié) 《投名狀》與《集結號》:戰(zhàn)爭電影的時空架構及其史詩格局
第三節(jié) 國產大片:以動人的情感和壯闊的詩意拯救陷落中的歷史
第十三章 大型國企:電影體制的改革思路與發(fā)展前景
第一節(jié) 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與規(guī)模化的企業(yè)集團
第二節(jié) 走向戰(zhàn)略聯(lián)盟與產業(yè)集群
第三節(jié) 在戰(zhàn)略聯(lián)盟、產業(yè)集群的基礎上尋求價值創(chuàng)新
第十四章 從“亞洲的電影”到“亞洲電影”
第一節(jié) “亞洲電影”的提出
第二節(jié) 中國與亞洲各國的電影合作
第三節(jié) 亞洲電影的崛起與“亞洲電影”的共識
第十五章 電影批評:溝通政界、業(yè)界、學界與媒介的嘗試
第一節(jié) “大片”的可能性
第二節(jié) “主流”的限度
第三節(jié) “個性”的突圍
第四節(jié) 好萊塢的中國功夫
第十六章 史學范式的轉換與中國電影史研究
第一節(jié) 中國電影史研究的經典范式
第二節(jié) 史學范式的轉換與中國電影史研究
第三節(jié) 中國電影史研究:新的歷史可能性
第十七章 重構中國電影
第一節(jié) 作為學術的電影史研究與電影史研究的學術史
第二節(jié) 中國電影史研究:改革開放背景下的理論與實踐
第三節(jié) 問題的核心:走向中國電影史學術史
附錄: “《申報》與中國電影”研究:中國電影1928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