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資本論》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這已成為不可否認的事實。一百多年來,《資本論》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受到了許多責難乃至攻擊,然而歷史的考驗、實踐的檢驗,已經不斷證明了《資本論》的真理性和科學性。一百多年來,世界經濟社會格局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誠然,如今的世界狀況與馬克思時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西方發(fā)達國家在過去工業(yè)革命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基礎上,又實現(xiàn)了第二次、第三次技術革命,進入了后工業(yè)社會或知識經濟、信息社會時代。盡管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社會中出現(xiàn)了許多新情況,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仍然存在,馬克思《資本論》中有關資本主義的基本理論仍然沒有過時。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商品、資本、貨幣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義。馬克思《資本論》中揭示的商品社會或市場經濟中的基本原理和規(guī)律,在更高層次和更大范圍內得到了印證。當代紛繁復雜的社會經濟現(xiàn)象不僅成為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資本論》的理由,也為我們繼承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鮮活的材料及新的經驗。我國目前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時期,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諸多方面都需要理論和實踐的支持。馬克思《資本論》中闡述的商品社會中的市場機制、市場運行原理等,是任何市場活動中都具有普遍意義和必不可少的內容,是我們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理論基礎。特別是面對我國當前從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歷史任務,我們更需要以《資本論》中闡述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為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