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中越文化交流史論,只看重上層文化的交流和對話,很少看到下層的民俗文化。因此我們這本冊子更注重民間文化的交流和對話。可以說,民間文化是《中越民間文化的對話》的關鍵詞。作為不惹人注意的“小傳統(tǒng)”,相互對話的內容更廣泛,更深刻。更有深遠的意義和現實的價值。如越南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主要是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其中春節(jié)最為盛大,與中國節(jié)日“和而不同”。農歷正月初一是越南春節(jié),春節(jié)前的臘月,整整一個月,人們都在為過春節(jié)而忙碌,如打掃房屋、添置家具、采購年貨。臘月二十三先過土公節(jié)。越南的土公又稱“灶君”,系三位神,分別名為范郎、重高、侍兒。這~天人們不僅給灶王祭供豐盛的菜肴水灑,還要供上一條活鯉魚,好讓他騎魚上天;人們還包扎“天圓地方”的綠粽子,以象征新年更美好的生活。除夕之夜,吃年夜飯前要先迎回灶王,再祭祖先。屆時,供桌上擺滿菜肴、糖果和鮮花,神桌兩邊擺兩根帶葉梢的甘蔗。吃罷年夜飯,全家老小共同守夜,至零點時,點燃鞭炮,以迎新年。天亮前去挑新水,天亮后大人帶小孩到寺廟祈福,和鄰居互致吉利語,然后采綠回家,象征帶回錢財和運氣。正月初一祭祖,給老人拜年,初二給親戚拜年,初三給老師拜年。清明節(jié)在農歷三月三,祭祖有兩種形式,一是到山野上祖先墳頭去祭,二是到村里祠堂去祭。祭品有糯飯、瓜菜、飲料、燒烤的雞肉豬肉,還要把越南盾幣貼在紅紙上。祭時點紅燭,燒香火,在墳前或祖靈前面鋪上一張平整的席子,大家輪流跪拜,跪拜后還表演嘲戲,有的在鼓聲中舞長綢,大家圍在一起用餐,其樂融融。越南人的祖先崇拜和祖靈崇拜是普遍的。家家戶戶設有祖先靈堂,有的家庭掛貼“祖功宗德千年盛,子孝孫賢萬代昌”等漢字對聯。他們在每年春節(jié)到來之前都要重新布置祭壇,春節(jié)期間香火不斷,其他節(jié)日也祭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