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再版的《熊貓》事實上由一半2004年版的《熊貓》和一半2009年版的《聲名狼藉》組成,其中結尾部分由詩人及實驗音樂家顏峻在冬天北京的大街上的朗讀并錄制成唱片。再版在繼續(xù)使用大部分老版圖片的同時,補充了一些新的圖片和一張唱片。唱片的音樂部分為亞文化電子音樂新人SIG的作品。再版《熊貓》充滿市中心的后現代特征,棉棉用一種非常直接的感官體驗正面向我們傳達信息,這種感覺很像英文里的“現在進行式”。這是一個能讓所有對愛情懷有疑惑態(tài)度的人都參與進來的故事,不管你以前否讀過棉棉都沒問題。同時它并不單是一本圍繞愛情主題的絮語,實際上棉棉在試圖用一種充滿未來感的方式對愛情進行解構,是在特殊而理想化的假設下對“愛情到底是什么”所做的一次實驗性的揭示。她用近幾年內心的成長變化來重新解釋和完善這個故事,嘗試為所有人創(chuàng)造一個旁觀自身愛情的角度,所以不要急著在書中尋找共鳴,因為所有人物都可能是你在現實中的化身。生活中讓人深陷沉溺執(zhí)著的愛情,當排除掉精神上的一切不光明因素而變得開放和自由之后,究竟還剩下什么?這是棉棉想要在《熊貓》中探索和解答的。所有都市愛情中的人們無時無刻不在玩著類似《熊貓》中的編故事游戲,他們在這個虛構的維度里面,不斷制造著猜疑、嫉妒、欲望、謊言、背叛以及各種新的不純潔因素,將心靈最原始最單純的呼喚淹沒在一層層困惑的外衣下,使得所有愛情都變成冒險?!缎茇垺酚置鸓anda Sex,在法國出版時被譽為后現代版的《危險關系》。最后,在為再版《熊貓》所做的序言《時空是一個幻覺》中棉棉解釋道:再版《熊貓》并不是為了紀念,也不是為了將來?,F實本身就是正在發(fā)生的小說。對于相同的故事我總是有“無數個”版本。對于某些作品的反復修改、再版、“翻拍”,我固執(zhí)地認為,這些事情本身很“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