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緒論:中國的“軸心時代”
一種生命化的研究方法
人類文化史上的“軸心時代”
卜“命”與致“道”
先秦諸子學說在怎樣的人文分際上
第二講 老子
老子其人與《老子》其書
“道法自然”
“有無相生”
“上德不德”
“復歸于樸”
第三講 孔子
孔子的生命情調
“仁”——“吾道一以貫之”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女(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政者,正也”
“有教無類”
第四講墨子
墨子與《墨子》
“兼相愛,交相利”
“尚賢”與“尚同”
“尊天”與“事鬼”
儒墨之辨
第五講 莊子
莊子其人和《莊子》其書
“大道不稱”而“寓諸庸”
“明白人素,無為復樸,體性抱神”
“吾喪我”,以“相忘乎道術”
“無所待”,“以游逍遙之虛”
第六講 孟子
儒學的主脈與孟子
性善論與“四端”說
“義”、“利”之辨與“良貴”說
“王”、“霸”之辨與“仁政”說
“小”、“大”之辨與“存心”、“養(yǎng)性”的修養(yǎng)論
第七講茍子
荀子其人與儒門中的荀學
“天人之分”與“制天命而用之”
“性偽之分”與“化性起偽”
“明分使群”與“隆禮”、“重法”
“化性”、“解蔽”而“終乎為圣人”
第八講 名家
“辨說”與名家
惠施的“合同異”之辯
公孫龍的“離堅白”之辯
幾點評說
第九講 法家
“法”意識的不同人文內涵
李悝、吳起和商鞅
慎到與申不害
韓非
第十講 陰陽家
從“數術”到“陰陽之術”
“陰陽”與“五行”
“五行相生”與“月令”
“五行相勝”與鄒衍的學說
附錄
附錄一 “先秦諸子”緒論講授提綱
附錄二 老子學說講授提綱
附錄三 孔子學說講授提綱
附錄四 墨子學說講授提綱
附錄五 莊子學說講授提綱
附錄六 孟子學說講授提綱
附錄七 荀子學說講授提綱
附錄八 名家學說講授提綱
附錄九 法家學說講授提綱
附錄十 陰陽家學說講授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