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代契丹人所生活的我國北部地區(qū)具有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其文化的發(fā)展經歷了獨特的歷史進程,遼代考古以及遼代陶瓷的研究,在中國古代文明史的探討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遼瓷是指以雞冠壺、鳳首長頸瓶、雞腿壇等特殊器形為代表的遼代(916~1125年)契丹人用瓷。遼瓷研究自20世紀初期興起后,一直是中國陶瓷史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本書共分為十二章,運用地層學、類型學、文化因素比較分析等考古學的基礎理論與方法,系統(tǒng)地梳理了遼代考古中現已發(fā)表的大量考古學資料,并以此為基點,對遼瓷進行了多視角、多層次的系統(tǒng)綜合研究,探討了遼瓷研究中的許多重要問題。作者從闡述遼瓷的基本概念出發(fā),追溯了遼瓷研究的緣起,探討了遼瓷研究興起和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系統(tǒng)地介紹了遼瓷產生的歷史背景、遼瓷產地的自然環(huán)境與生產條件,以及遼瓷發(fā)現地點的地理分布。在對以上課題進行討論的基礎上,首先論述了遼墓壁畫和畫像石上反映的遼瓷,進而討論了遼瓷的編年。本專著將出土遺物與考古遺跡相結合對遼瓷進行了考察,詳盡地敘述了在遼瓷分布區(qū)內現已發(fā)現的大量瓷窯址,并系統(tǒng)地介紹了遼代城址、陵址、塔基以及遼墓出土的遼瓷,在分析和研究上述資料后,作者論述了遼瓷使用的原料、成型、花紋技法等制作工藝以及遼瓷中瑰麗繁復的裝飾花紋與豐富多樣的作款。作者還著重對遼瓷中極具代表性的雞冠壺、雞腿壇、盤口鳳首長頸瓶、水注、異形器、碗、盤、碟、盞、盞托以及遼三彩和釉陶遼瓷等器形進行了考古類型學分析,并進一步探討了這些典型器物產生的源流、年代與分期,以及器形特征、裝飾色彩、裝飾紋樣與技法等諸方面的問題。本書最后論述了遼瓷產生和結束的時間、遼瓷分布地域以及與周邊地區(qū)相關文化的關系等問題。附錄部分收入了作者整理編輯的遼瓷、金瓷文獻解題,并收入作者收藏多年的20世紀40年代內蒙古赤峰市遼代缸瓦窯考古發(fā)掘的文字、照片及繪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