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1.1 沖壓工藝及沖模的分類
1.2 沖模設計的一般步驟
1.3 沖壓常用材料
1.4 沖模零件常用材料
第2章 沖裁
2.1 沖裁件的工藝性
2.1.1 沖裁件的形狀和尺寸
2.1.2 沖裁件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和毛刺
2.2 沖裁件的排樣與搭邊
2.2.1 材料利用率
2.2.2 排樣
2.2.3 提高材料利用率的方法
2.2.4 搭邊
2.2.5 條料寬度和導尺間距離的計算
2.3 沖裁間隙
2.4 沖裁工藝力
2.4.1 沖裁力的計算
2.4.2 卸料力、頂件力、推件力、壓料力和側向力
2.4.3 降低沖裁力的方法
2.4.4 沖裁模的壓力中心
2.4.5 沖裁功的驗算
2.5 凸、凹模刃口尺寸計算
2.5.1 尺寸計算原則
2.5.2 尺寸計算方法
2.6 非金屬材料沖裁
2.6.1 材料品種
2.6.2 沖裁特點
2.6.3 非金屬沖裁間隙與搭邊值
2.6.4 非金屬沖裁刃口尺寸計算
2.7 精密沖裁
2.7.1 變形特點
2.7.2 精沖件的工藝設計
2.7.3 精沖的工藝計算
2.7.4 精沖潤滑
2.8 其他精沖工藝
2.8.1 光潔沖裁
2.8.2 整修
2.8.3 對向凹模精沖
2.8.4 厚板精沖
2.8.5 倒角
2.8.6 沉孔
2.8.7 壓印
2.8.8 半沖孔
2.9 硬質合金沖裁
2.10 聚氨酯橡膠沖裁
第3章 彎曲
3.1 彎曲件的工藝性
3.1.1 彎曲件的結構工藝性
3.1.2 彎曲件的精度
3.2 彎曲件的回彈
3.2.1 板料彎曲的回彈現(xiàn)象
3.2.2 板料彎曲的回彈值
3.3 提高彎曲件精度與質量的措施
3.3.1 減少回彈的措施
3.3.2 克服偏移的措施
3.3.3 彎曲件常見缺陷及對策
3.4 彎曲件毛坯尺寸計算
3.4.1 中性層位置的確定
3.4.2 r/t>0.5的彎曲件毛坯尺寸計算
3.4.3 n/f<0.5的彎曲件毛坯尺寸計算
3.4.4 鉸鏈式彎曲件毛坯尺寸計算
3.4.5 圓棒料彎曲件毛坯尺寸計算
3.5 彎曲工藝力計算
3.5.1 彎曲過程中力與行程的關系
3.5.2 彎曲力計算
3.5.3 壓力機公稱壓力的確定
3.6 彎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計算
3.6.1 凸、凹模圓角半徑
3.6.2 凹模深度
3.6.3 凸、凹模間隙
3.6.4 凸、凹模寬度尺寸計算
3.7 彎曲件的工藝過程設計
3.7.1 彎曲件工序安排的一般原則
3.7.2 彎曲件工序安排示例
3.7.3 折彎
3.7.4 聚氨酯橡膠彎曲模
3.8 彎曲模結構設計要點
第4章 拉深
4.1 拉深件的工藝性
4.1.1 拉深件的形狀
4.1.2 拉深件的尺寸精度
4.2 圓筒件拉深工藝計算
4.2.1 拉深毛坯的確定
4.2.2 無凸緣圓筒件拉深
4.2.3 帶凸緣筒形件拉深
4.2.4 反拉深
4.3 階梯圓筒形件拉深
4.4 球面零件、錐形零件及拋物面零件的拉深
4.4.1 曲面回轉體零件拉深成形特點
4.4.2 錐形件的拉深
4.4.3 球面零件的拉深
4.4.4 拋物面零件的拉深
4.5 盒形件拉深
4.5.1 盒形件的分類與工序分區(qū)
4.5.2 盒形件的毛坯尺寸計算
4.5.3 盒形件的拉深系數(shù)、拉深次數(shù)及工序尺寸計算
4.5.4 盒形件拉深工序計算的新方法
4.6 變薄拉深
4.7 橡膠模拉深
4.8 拉深工藝力計算
4.8.1 壓邊力
4.8.2 拉深力
4.8.3 拉深功
4.9 拉深模工作部分設計
4.9.1 凸、凹模圓角半徑
4.9.2 凸、凹模間隙
4.9.3 凸、凹模徑向尺寸計算
4.10 拉深件的質量分析
4.11 拉深輔助工序
第5章 成形
5.1 翻邊
5.1.1 孔的翻邊
5.1.2 外緣翻邊
5.1.3 變薄翻孔
5.1.4 螺紋孔翻邊
5.1.5 翻邊模的結構特點
5.2 脹形
5.2.1 平板毛坯局部成形
5.2.2 空心毛坯的脹形
5.2.3 脹形模設計方法
5.3 縮口與擴口
5.3.1 縮口
5.3.2 擴口
5.3.3 管子的縮口與擴口復合工序
5.4 校平與整形
5.5 壓印與精壓
第6章 沖模零件設計
6.1 概述
6.1.1 沖模零件的分類
6.1.2 沖模零件的標準化
6.2 工作零件
6.2.1 凸模設計
6.2.2 凹模
6.3 定位零件
6.3.1 定位板和定位銷
6.3.2 導料銷和導料板
6.3.3 擋料件
6.3.4 導正件
6.3.5 典型定位零件的結構與尺寸
6.4 壓料、卸料及推(頂)件裝置
6.4.1 壓料裝置
6.4.2 卸料及推(頂)件裝置
6.4.3 典型卸料零件的結構與尺寸
6.5 導向零件
6.5.1 導柱和導套
6.5.2 側導板與導板
6.5.3 導塊
6.5.4 典型導向零件的結構與尺寸
6.6 固定零件
6.6.1 模柄
6.6.2 固定板和墊板
6.6.3 典型固定零件的結構與尺寸
6.7 沖模模架
6.7.1 沖模模架形式
6.7.2 后側滑動導柱鑄鐵模架
6.7.3 四滾動導柱鋼板模架
6.8 彈性元件
第7章 沖模結構設計
7.1 沖模設計要點
7.1.1 沖裁模設計要點
7.1.2 彎曲模設計要點
7.1.3 拉深模設計要點
7.2 單工序模設計
7.2.1 沖裁模典型結構
7.2.2 彎曲模典型結構
7.2.3 拉深模典型結構
7.2.4 成形模典型結構
7.3 復合模設計
7.3.1 復合模設計要點
7.3.2 復合模典型結構
7.4 精沖模具
7.5 大型覆蓋件成形模
第8章 級進模設計
8.1 級進模的設計步驟
8.2 級進模的條料排樣圖設計
8.2.1 條料排樣圖設計原則
8.2.2 條料排樣圖設計應考慮的因素
8.2.3 載體設計
8.2.4 步距精度及基本步距的確定
8.3 帶料連續(xù)拉深
8.3.1 帶料連續(xù)拉深的分類及應用范圍
8.3.2 帶料連續(xù)拉深的料寬和進距的計算
8.3.3 帶料連續(xù)拉深的拉深系數(shù)和拉深相對高度
8.3.4 帶料連續(xù)拉深的工序計算
8.4 級進模的凸模設計
8.4.1 凸模長度的確定
8.4.2 凸模工作高度可調結構
8.5 級進模的凹模設計
8.5.1 凹模的分類
8.5.2 凹模的常用結構
8.6 級進模的卸料裝置
8.6.1 卸料裝置的結構形式
8.6.2 卸料裝置的設計要點
8.7 級進模的導料裝置
8.7.1 導料裝置
8.7.2 側壓裝置
8.7.3 條料浮頂器
8.8 級進模的安全檢測裝置
8.8.1 孔檢測 利用條料上的導正孔或制件孔來檢測
8.8.2 廢料回升與檢測
8.9 級進模典型結構
第9章 沖壓設備的選用
9.1 沖壓設備的分類
9.1.1 沖壓設備的分類介紹
9.1.2 沖壓設備的型號
9.1.3 常用沖壓設備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
9.2 沖壓設備的選擇
9.2.1 沖壓設備選擇要點
9.2.2 機械壓力機的選用
9.2.3 液壓機、摩擦壓力機的選用
9.3 沖模在壓力機上的安裝
參考文獻